当前位置新闻中心首页 >> 新闻中心 >> 南工人物 >> 正文

[通讯]用情育人心不倦 创新教学硕果丰 ——记校第十六届“师德十佳”、马克思主义学院赖继年老师

时间:2024-11-21 来源: 作者:韦玮 摄影: 编辑:葛润阳 上传:
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中查看。

自入职以来,他一直深耕细作于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不断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路径,逐渐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以“纲要”课程内容为核心、以红色文化为滋养的教学模式。他巧妙地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走出去”,将课堂外的知识“引进来”,融入书本,取得了显著成效。他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教学风格,取得了可喜的育人成果,学生在他的指导下多次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荣获省级以上奖项,获得国家奖学金等。他就是校第十六届“师德十佳”、马克思主义学院赖继年老师。

挖掘地方红色文化,深化课堂教学内涵

“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抗日战争的最后一役是在哪里打响的吗?”面对学生的疑惑,赖继年老师缓缓道来,“这场战役就发生在我们江苏。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但中日之间仍有一场战役,即1945年12月19日由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指挥的高邮战役,用一周时间收复了高邮城,这一战役被学界誉为抗日战争的最后一役。”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堂上,赖老师将党史资源有效融入,对教学内容进行生动拓展,结合历史事件的社会背景、发展脉络等,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事件发生的缘由及影响,学生们听得如痴如醉。给水2202班的李好奇说道:“赖老师讲述的新四军铁军精神、苏中七战七捷、‘特级英雄’杨根思等红色历史故事,让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了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加深了对历史的记忆,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坚定了理想信念。”

赖继年老师长期致力于党史红色文化、革命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的科学研究。在教学过程中,他将科研成果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用好用活本地红色文化资源,将南京市的红色文化融入实践教学。他鼓励学生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观“三浦战役”史料展、雨花台烈士陵园、王荷波纪念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梅园新村纪念馆等,并以视频、图片等形式记录学习成果,在课堂上分享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有效地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书院(光电拔尖)2301班的张可欣介绍说:“我们利用实践时间参观了王荷波纪念馆等多个南京本地的红色展馆,了解了南京的历史故事、英雄人物事迹和革命精神,并制作了相关视频。在准备分享时,我们对相关信息进行了梳理,进一步加深了印象。”

为了提升课堂效果,赖老师还录制了课程视频上传至网络学习平台,供学生预习和复习,并经常让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分享各自获取的知识、对历史事件的分析、理解、评价等等,使大家接触到更多元的信息,拓宽了大家的视野。

全流程跟踪指导,实践育人成效显著

“我没有上过赖继年老师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但是听同学们说他的课特别有趣,解答同学们的问题时也特别有耐心,所以我才主动找到了赖老师。”谈及与赖继年老师的相识过程,法学2104班的学生张柏寒表示。2022年9月,刚上大二的他在同学那里了解到赖老师正在招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团队成员,他便抱着试一试的想法主动联系了赖继年老师,在和赖老师商量后,确定了“南京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与研究”的项目研究方向。

由于缺乏调查和论文写作的经验,张柏寒和团队成员刚开始推进项目时就被“卡”在了设计调查问卷的环节。“我们在调查问卷中设置的问题比较宽泛,诸如‘你对南京红色文化有多少了解’之类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会让受访者感到无从下手,从而降低他们参与调查的积极性,并且会增加答案的多样性,使数据难以被归纳和分析。”张柏寒介绍道,在接下来的半年多时间里,他和团队成员几乎每天泡在图书馆,遇到困惑就向赖老师请教,赖老师总是及时给予解答,耐心地指导他们设计调查问卷上的一条条问题,并向他们讲解如何调查、如何撰写相关论文和研究报告等。在赖继年老师的指导下,张柏寒和团队成员很快就发表了他们的第一篇文章,不久就获得了国家级大创项目立项。“赖继年老师一直鼓励我们再接再厉,继续研究相关课题,并持续给予我们指导。”张柏寒说道。与此同时,在赖老师的指导下,他们团队的项目成果还获得了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活动江苏省选拔赛三等奖等多项荣誉。截至目前,张柏寒已发表5篇学术论文,其中2篇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简称SCD)来源期刊文章。“我能‘入门’科研、取得一定的实践成果,离不开赖老师全流程的悉心指导。”张柏寒感激地说道。

严谨治学,助力研究生成长成才

“‘研究生,顾名思义,应重视研究,研究要重视创新与发展。’这是赖继年老师经常对我们说的话。”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王超说,由于自己在本科阶段学的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基础相对薄弱,在刚入学时,自己的自信心不足。面对这样的情况,赖继年老师一方面安慰他不要焦虑,一方面带他参加各类学术活动,鼓励他多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等著作,通过读原著、学原文补足理论知识。“阅读原著、原文让我更精准地理解学术内涵,为未来的学术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王超同学说道。

在赖继年老师的不断鼓励下,王超的知识储备量逐渐提升,并找到了学术研究的感觉。在写论文的过程中,赖继年老师告诉王超,写论文不能贪大求全,要通过“小切口”反映“大主题”,重视创新,并且要恪守学术规范,筑牢诚信底线。“从课题的选择到标题的拟定,从文章格式到背景综述的写法,赖老师都耐心地给我们讲解,帮助我们快速成长。”王超说道。截至目前,王超同学已经撰写了3篇学术论文,正在申报一项省级调研类科研项目。

在同学们的眼里,赖继年老师不仅有耐心,还很细心。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沈阳介绍道,她们在参加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思政课微课暨红色资源开发成果共享展示活动时,选择前往南通市的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录制微课视频。在出发前,赖继年老师悉心指导她们撰写微课讲稿和拍摄方案。赖老师认为单人面对镜头讲解的方式过于单调,可以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让视频风格变得更加活泼,可看性更强。“赖老师对这个纪念馆比较熟悉,每个镜头在哪取景比较好,他如数家珍。”沈阳说道,视频拍完后,赖老师又和她们一起,很仔细地把每个画面都看了好几遍,并提出了修改意见。最终,沈阳和其他团队成员在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思政课微课暨红色资源开发成果共享展示活动中获得了三等奖。韦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