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专业课教师,他八年来勤耕课堂教学,循循善诱地启发学生深入理解专业知识;作为班主任、系副主任和院长助理,他倾心付出,全心全意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他就是校第十六届“师德十佳”、城市建设学院王瑜老师。
力做良师益友,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风向标
“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要采取融盐入汤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在谈及课堂教学时,王瑜表示。他在“传热学”课程教学中引入课程思政元素,将陶文铨院士的事迹融入教学中,鼓励同学们学好专业基础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王老师主讲的‘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两门专业基础课程深入浅出,我们都很喜欢。”2023级环能专业本科生魏梓亦介绍道,她和同学们都在这两门课中收获颇丰,同学们对王老师的评教成绩也一直在96分以上。
为了鼓励同学们把所学专业知识用到实际中,王瑜积极为同学们创造实习实践的机会,主动联系行健体育馆、逸夫图书馆为专业学生实习实践提供方便,其主持的行健体育馆劳动实践教学改革获得校级立项。此外,王瑜创造性地开展了建环专业认知课实践,带领2023级建环专业本科生前往江北公用集团江水源热泵六号能源站,将建环专业的新发展趋势直观地展现在同学们眼前,让同学们进一步认识到建环专业的社会价值,在同学们心中播撒下了“为祖国‘双碳’事业做贡献”的种子。
2023年暑期,王瑜组织了“青年力量正苏行”环保科普调研实践团,赴泗阳县陶圩社区开展系列社会实践活动。他带领团队成员走进村民家中,为村民清洗空调滤网,讲授空调清洗知识,还主动组织村内儿童学习防溺水与垃圾分类知识……一系列工作赢得了村民们的一致好评,项目也被人民日报、央视网、北京青年网等媒体报道,取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他还为泗阳中学近500名师生作了题为“践行‘双碳’战略,促进自身发展”的科普讲座,以大量翔实的案例阐释了南京工业大学为践行“双碳”战略做出的努力,该科普讲座加强了同学们对我校各大专业的认识,激发了同学们报考我校的热情。
在开展教学和科研的同时,王瑜还担任2019级环能专业和环能2301班班主任,他积极参与班级文化建设,为环能2301班确定了“能源有始终、智慧无极限”的班级口号,鼓励同学们争做节能减碳事业的接班人。他重视学生的学涯规划,指导学生努力提升就业力,常常在新生入学的第一次见面会上,就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科创竞赛、开展课外活动,并邀请了大四优秀学长现身说法,给新生们分享学习和生活经验。他关心学生的就业,常常为学生提供有效信息,主动联系海信日立、AO史密斯等单位进入校园开展招聘工作。他主动关心同学们的考研情况,指导学生填报适合自己的志愿,并在同学们需要调剂时主动帮忙联系学校和老师,最终促成多名同学成功完成调剂工作。“王老师不仅带着我们在学业上取得进步,也提前带我们规划好职业生涯,并在我们学习与生活遇到困难时,及时提供帮助。”研究生杨雪晶表示,大家对王老师提供的润物细无声般的帮助都很感激。倾心的付出,换来了真心的认可,他也因此获评校优秀班主任。
坚持科研育人,激活一批批学生的创新潜能
“我在大一时就跟着王老师参加了相关的科研训练,毕业后顺利进入心仪的学校直接攻读博士学位。”我校2023届毕业生、现就读于同济大学的陈天乐说道,王老师给予了他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信心和力量。“最初,我对如何撰写会议纪要一窍不通,只能机械地记录下老师和师兄们的每一句话,王老师并没有对我迟缓的反应表示不满,而是耐心地、逐字逐句地为我修改,指导我如何提炼关键信息、如何捕捉核心要点,以及如何进行有效总结。”我校2023届硕士毕业生、现就职于南京磁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牛潜回忆道,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王老师都能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像他们的大哥哥一般关心、爱护他们。
据介绍,王瑜在指导2019级本科生开展科创项目“捷安行,我安心---高效安全的清洁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桩”时,正处于手术康复期,需要卧床休息,但他心系学生,关心比赛项目的进程。大年初二的晚上,当大家正在其乐融融地享受着浓浓的年味儿时,王瑜老师却不辞辛劳地组织大家开展线上会议,谋定新一年的目标,大家“聚”在一起,过了一次难忘的年。2022年福特优行创新挑战赛总决赛前,王瑜老师组织学生开了不下十次的组会,每次除了进行专业与技术上的指导,他还给同学们鼓劲加油:“这次比赛,我们有信心保二争一,大家一起努力冲上去,为我们的专业认证送上一份大礼!”最终,该项目团队圆满地完成了路演和答辩环节,获得了全国第二的好成绩,为同步进行的专业认证工作做了有力支撑。2023年,王瑜指导的研究生科创项目“垃圾站渗滤液净化的蒸汽再压缩装置”获得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研究生科创项目“明察分耗-数字化节能减碳定制服务领军者”获得第九届江苏省“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江苏省制冷学会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并在江苏省绿色建筑大会上作路演汇报。
“我们见过凌晨三点钟梧桐大道上的寂静星光,也看过清晨五点天宝阁上空的第一缕微光,深深感受到王老师对我们付出的浓浓的爱与关怀。”“山花烂漫小队”的刘金琳感慨道,新冠疫情期间,王老师关注到汽车出行时的自我防护问题,于是便带领他们以新能源汽车为载体对项目进行改造,该项目最终获得了全国大学生等离子体科技创新竞赛二等奖。“我们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从最初制作小发明设备,慢慢发展到独立设计工作系统。”最终,该团队从零碳未来创新大赛中脱颖而出,获得国赛二等奖,随后,还收获了2023年全国机械工业设计大赛金奖等各类广受专业领域认可的大奖。
信奉功不唐捐,收获春华秋实之累累硕果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王瑜在南工大创新创业的肥沃土壤上,播下了爱心的种子,施以勤奋之汗水,收获了累累硕果。
“王老师教会我为人处世的道理,让我在工作后也非常受益。”牛潜提及王老师,充满感激之情。王瑜对学生们的发展情况了然在心、如数家珍:研究生鲍俊、许鑫洁、吴露露、曹艳美等获得国家奖学金,陈俊文、袁琳慧、王歆铖等获得校特等奖学金;指导的本科生常敏、陈天乐、朱菲菲、刘金琳成功保研至同济大学,管炜卓保研至中山大学;指导的本科生吉言成功考取日本东京大学,赵悦成功考取华中科技大学、高筱茜成功考取重庆大学。同时,刘金琳、常敏等还分别在SCI期刊等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管炜卓同学获得发明专利授权3项。
在短短的八年间,王瑜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为己任,注重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近五年,他指导的学生获得挑战杯国奖1项、省奖2项、“互联网+”省奖3项、节能减排国奖4项、省奖6项;所带的本科生科创团队于2019年至2023年连续五年获批国家级本科生大创团队;指导本科生获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指导本科生发表SCI等期刊论文多篇。
“登临一级级的台阶,我们得以攀爬高峰;来自老师的一次次全力托举,让我们可以蜕变为更好的自己。”王瑜在教育过程中用自身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灵活丰富的育人模式,奋力将一届届学生向上托举,学生们对此深表感激。
相信,如果他是一棵大树,未来这棵大树必将枝繁叶茂。
姜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