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魏俊婕 王飞 记者 李楠)“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近日,为纪念朱自清先生名篇《背影》发表一百周年,南京工业大学发起“探访浦站背影,诵读经典名篇”沉浸式文学行走。四十余名教职工代表从南书房的书香雅集,走向《背影》故事的原点——南京浦口火车站,在诵读与行走中,完成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学对话。

“初读不知文中意,再读已是文中人”,随着年岁增长与人生阅历沉淀,教师们听了诵读后对《背影》的感悟愈发厚重深刻。“世间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唯有父母的爱指向分离。当我们也成为他人眼中的‘背影’后,才恍然读懂,那些曾嫌琐碎的唠叨,原是一份深沉真切的爱。”杨芳在字里行间解锁当代两代人相处的智慧。
孙宇追忆自己初入大学报到时,与送学的父亲一路相伴的点滴过往,重温那份直抵心底的挚爱;王戈非再读之后,深刻体悟到中国式父母“爱到深处却无言”的深沉情愫。“95后”老师李璟致则自省:“莫让父母的等待,败给匆匆的时光。”平淡文字下涌动的滚烫情感,在现场激荡共鸣,让这部百年经典焕发出鲜活的时代生命力。

循着文学的地图,一行人移步浦口火车站历史文化街区。这座百年老站,青灰色的建筑镌刻着岁月风霜,悠长铁轨伸向远方。它不仅是《背影》中父爱的永恒见证,更沉淀着半部中国近现代史的厚重篇章——毛泽东送别留法学生的热切、王荷波领导工人运动的激昂、孙中山灵柩南归的悲恸、故宫文物南迁的坚守、解放南京的壮阔,都深藏在每一块砖石的记忆中。
朱自清先生雕塑前,《背影》接力诵读温情启幕。“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字句铿锵,穿越百年。江风拂面,江水奔流,百年前父亲攀爬月台的身影与“朱红的橘子”所承载的深沉父爱,此刻与长江两岸的时代蝶变、暖阳下的街区新颜交织融合,历史与现实在此刻完成了一场无声的对话。

“从前读《背影》,看见的是父辈的蹒跚;今天立在此处,看见的则是一个民族砥砺前行的‘背影’!”南工大教职工读书协会会长王飞道出了众人的心声。

南京工业大学工会主席彭亚辉表示,这场沉浸式文学行走,既是对经典的崇高致敬,更是对人文精神的自觉接续。未来,南京工业大学教职工读书协会将继续深耕“世界文学之都”南京的文化土壤,探寻更多文学记忆与历史地标,让经典在行走中重焕新生,让文脉在声音里绵延传承,为师生的精神世界搭建一座滋养心灵、照亮归途的人文舞台。
(通讯员供图)
2025年11月22日《现代快报》:https://app.xdplus.cn/xdkb/template/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39/176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