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年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iGEM)在法国巴黎落下帷幕。南京工业大学NJTech-China、NJTECH-CHINA-A两支队伍聚焦友好环境、绿色发展,在与全球400余支高校代表队的角逐中表现优异,双双斩获全球金奖,在世界竞技舞台彰显了聚力创新的实力和团结协作的风采。
聚酰胺54即PA54(俗称“尼龙54”)作为聚酰胺家族的新成员,是家族里的“环保优等生”,然而其原料须由“生物基尸胺”和“生物基琥珀酸”两种菌种生物合成,不仅流程复杂,需使用大量酸碱中和剂,还会产生废盐、二氧化碳等废弃物。日前,南京工业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陈可泉教授团队指导的NJTech-China团队,通过合成生物学技术,解决了这一问题,并在2025年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中斩获全球金奖、最佳提升元件奖,并获得最佳生物制造项目提名。

“我们创制智能细胞工厂,利用葡萄糖同步生产尸胺与琥珀酸两种物质,实现酸碱自中和与原位二氧化碳固定,取得了环境友好和碳减排的双重效果,打造了一种聚酰胺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陈可泉介绍,生物基聚酰胺作为一种性能优异的生物基材料,广泛应用于纺织、工程塑料等领域,传统生物合成聚酰胺的方法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传统方法的麻烦在哪?”指导老师冯娇副教授介绍道,以前制造聚酰胺54得请“两个不同的微生物团队”干活,一个团队专门造尸胺,另一个专门造琥珀酸。“就像做饭,得去A厨房蒸馒头,再去B厨房炖排骨,流程长且复杂,且两者工作时还会浪费资源,产生没用的废弃物。”指导老师许晟副教授形象地补充道:“我们是把以前两个各自生产、浪费严重的作坊,变成了一个高效、自给自足,还能‘内部消化垃圾’的‘全能一体厨房’。”

团队队长朱楚宁同学介绍NJTech-China团队是一支典型的跨学科队伍,师生来自生工、计算机、机械、艺术等学院。项目中,他们构建了“干实验”与“湿实验”双轨并行的研发策略,形成“设计-构建-验证-优化”的闭环,极大提升了研发的精准性与效率。未来,团队将继续推动该技术的发展,让合成生物学的创新成果真正赋能环保产业,助力绿色低碳发展。

随着宠物饲养量持续增长,狗癣、猫癣等皮肤细菌感染已成为临床常见问题,目前通常采取抗生素疗法。但抗生素的过度使用会导致耐药菌株频现,治疗效果下降,形成“用药-耐药-再用药”的恶性循环。南京工业大学食品与轻工学院江凌教授团队指导的NJTECH-CHINA-A团队,在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iGEM)中,为解决宠物临床抗生素耐药性这一难题提供了新方案,一举夺得全球金奖及最佳新元件奖。

“就像超级细菌的出现一样,宠物细菌对抗生素也在不断‘升级防御’。”江凌解释道,他们团队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通过“新型抗菌肽挖掘-经典抗菌肽优化-高效表达体系构建-功能性敷料整合”的全链条研究,设计实现宠物皮肤细菌感染的安全、高效治疗的宠物抗菌敷料,解决传统抗生素耐药性强、抗菌产品成本较高等行业痛点。
“抗菌肽作用于细菌细胞膜,破坏细胞膜,进而使细菌裂解死亡。”团队指导教师孙杨介绍说,团队采用的“抗菌肽”是生物体内的小分子肽,与传统抗生素作用机制不同,其可以通过物理方式破坏细菌细胞膜结构,使其糖、蛋白质等内溶物外泄而导致死亡。“这好比精准打击,直接击穿细菌的‘城墙’,而细菌难以通过变异来应对这种物理性攻击,从而有效规避耐药性问题。”
据介绍,这支团队特别“混搭”,涵括了从食品、生工到计算机、机械等学院的师生,有人负责搞技术、有人负责做实验、有人负责对接需求,硬是把“实验室里的想法”变成了能帮助宠物的实用方案。为确保抗菌肽的高效性与安全性,团队采用“计算筛选+实验验证”的双轨研发策略。
据悉,iGEM是合成生物学领域的顶级国际赛事,已覆盖全球60余个国家。赛事以“用标准化生物元件设计人工生物系统”为核心,鼓励跨学科协作,结合生物实验、建模、设计等能力,解决环境、医疗、制造等现实问题,每年都受到《科学》《自然》等顶级学术期刊的密切关注。
通讯员 杨芳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姜静
2025年11月18日《紫金山新闻》:https://m.zjsnews.cn/news/8273486933579609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