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11月4日,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迎来了一位专程从外地赶来的访客——唐崇礼教授的后人唐雄。在“书香溯源”展区内,当他亲手翻开那本泛黄的手写教材《燃料工业》时,眼眶不禁湿润:“看到二爷爷的字,就像他站在我面前一样。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二爷爷仍坚持编写教材、培养人才,正是希望以科学救国、以教育兴邦。这本书不只是教材,更是他留给我们的精神火种。”

这本静静躺在展柜中的教材,是我国著名无机化学家唐崇礼教授于1947年亲笔撰写的《燃料工业》下册。因上册至今尚未寻获,这份孤本更显珍贵。
“字迹工整得像古代状元的答卷。”图书馆特藏建设与发展研究中心老师黄安妮回忆起初见这本书时的情景,仍难掩感动。1942年,唐崇礼在重庆中央大学担任化学系教授,五年后,他将多年教学与研究心得凝练成这部30万字的教材,为新中国燃料工业的发展埋下了知识的种子。1957年,他赴上海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任教,并担任高教部高等工科学校化学教材编写委员会委员,成为我国高等化工教育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2025年是唐崇礼教授逝世三十周年,唐雄受家族委托编写传记《以化学许国,用一生坚守——唐崇礼传》,却一直苦于找不到《燃料工业》的完整资料。今年9月,他在一篇关于南工大“书香溯源”特展的报道中,意外发现了这本手写教材的线索。
“看到报道那一刻,我非常激动。”唐雄立即联系了南工大图书馆。很快,他微信里收到了教材照片。凝视着屏幕上的影像,一种敬畏与向往油然而生。他下定决心,无论如何都要亲自来南京,亲眼见证这本凝聚着先辈心血的教材。

在图书馆,特藏资源建设的老师向唐雄详细介绍了这本教材的“身世”。原来,南京工业大学的前身之一——南京化工学院,是在南京工学院化工系基础上建校而成。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国立中央大学分出南京工学院,因此南京工学院的化工类藏书,大多承袭自原国立中央大学图书馆。正因如此,包括《燃料工业》在内的大批珍贵化学、化工文献得以在南工大延续保存,逐渐形成了今天图书馆鲜明的化工特藏特色。
据悉,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特藏资源重点收集了国立中央大学、金陵大学等时期继承下来的珍贵文献、反映学校重点学科发展史的经典文献资料、本校院士及教师的学术著作等,原始手稿也是馆藏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文献以厚重的历史质感与时代气息,为学者和研究人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依据。
唐崇礼教授的后人与尘封已久的手稿重逢,形成跨越时空的对话,感受“见字如面”的力量。图书馆通过特藏服务、展示与推广,实现了资源的广泛共享与利用,充分发挥其文化与社会价值。“典籍是文明的基因,而我们,是传递火种的人。”南工大图书馆特藏建设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高莹莹表示,特色馆藏正以多元方式,让特藏文献在当代焕发新的生命力。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谢诗涵
通讯员 黄安妮 孙宇
2025年11月8日《交汇点新闻》:https://jhd.xhby.net/share-webui/detail/s690eea1fe4b085ccc4f13f62?t=1762823394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