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视角 >> 正文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南京工业大学:党建引领,构建“三维一体”青年先锋社区育人新范式

时间:2025-09-15 来源: 作者: 摄影: 编辑:赵蕾 上传:
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中查看。

南京工业大学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紧扣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要求,探索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六进社区,十在身边”学生社区育人工作体系,打造 “一院一品”学生社区特色品牌。其中,艺术设计学院立足专业特色,以桂苑青年先锋社区为载体,创新构建“红色领航、美育浸润、实践淬炼”三维融合育人体系。通过功能型党支部建设打破传统思政教育时空界限,打造集思想引领、专业实践、社会服务于一体的育人前沿阵地。2024年以来,累计开展特色活动100余场,覆盖学生3000余人次,获评全国“乡村振兴 青春笃行”计划、校样板党支部等荣誉,相关经验被《新华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50余次,形成具有示范效应的党建育人新模式。


党员先锋岗


打造红色领航工程:激活社区治理“神经末梢”,筑牢思想引领根基

组织创新强根基,夯实育人组织基础。学院创新建立“楼栋党支部+党员示范宿舍+党员先锋岗”三级组织体系,30余间党员宿舍挂牌亮诺,以“亮身份、践承诺”强化党员责任意识;常态化开展“红色艺术+”“廉洁教育进社区”等主题活动20余场,将红色基因融入社区日常。功能型党支部由辅导员、本研学生党员混编组建,推行“党员责任区”制度,精准对接学生需求,以严密组织体系激活社区治理“神经末梢”。

思政品牌显特色,提升思想引领实效。围绕“行走的思政课”品牌建设,邀请非遗传承人、创业校友以“技艺展示+故事讲述”形式开展沉浸式教育,让思政课堂走出教室、贴近生活。同步开发“非遗里的第二课堂”系列课程,将竹编技艺与乡村振兴故事深度结合,相关项目入选校第二课堂精品项目。在系列思政活动的引领下,学生思想觉悟显著提升,入团申请率达100%,入党申请率从55%跃升至65%,“文明宿舍”达标率高达92%,思想引领落地见效。

品牌辐射与未来升级,扩大思想育人影响力。该工程形成的党建育人经验已成为南工大示范样本,累计接待兄弟高校考察交流10余批次,为兄弟院校党建进社区提供参考。未来,社区将依托红色领航工程基础,推进智慧化升级,建设VR红色教育基地,开发“云社区”管理平台,通过技术赋能拓展思想引领场景,让红色教育更具沉浸感与吸引力。


思政“艺”行,廉洁文化进桂苑青年先锋社区2.JPG

廉洁文化进桂苑青年先锋社区


打造美育浸润工程:构建专业育人“生态圈”,强化专业素养与科创能力

打造非遗传承创新链,厚植专业文化底蕴。学院建成“创‘艺’工坊”非遗基地,引入金陵剪纸、花丝珐琅等7项非遗技艺,为学生搭建专业实践与传统文化融合的平台。通过举办“石榴枫桦”文创设计大赛,激发学生创作热情,累计产出作品500余件;其中2项作品入选江苏省第二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高校在行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技艺展,“花丝珐琅银嵌设计”等2个项目获校级精品课程立项,以非遗传承夯实专业学习根基。

构建科创赋能共同体,提升专业实践能力。依托“导师工作室—学生创新坊—社区展示区”三级空间,学院鼓励青马学员牵头开展 “老山生态文创”等本研融合项目21项,其中1个项目获“互联网+” 省赛三等奖,以科创实践驱动专业能力提升。在美育浸润与科创赋能的双重作用下,学生专业素养全面增强,2024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2%,5个创业项目成功孵化,专业育人“生态圈”成效显著。

理论成果与国际拓展,深化美育育人价值。工程推进过程中,沉淀丰富理论成果,出版《山水画作品集》,获批省部级课题3项,形成制度创新成果5项,为美育与专业融合提供理论支撑;“非遗+思政”模式更被兄弟学院借鉴。未来,将以美育浸润工程为牵引,举办“一带一路”青年艺术设计周,推动中华美育走向世界,让非遗技艺与专业设计在国际舞台绽放光彩。


学生社区“非遗工坊”体验非遗创作.jpg学生在社区“非遗工坊”体验非遗创作


打造实践淬炼工程:打造服务社会“先锋站”,锤炼实践能力与社会价值

开展乡村振兴艺术行动,以实践赋能乡村发展。学院组建8支专业服务队,深入江苏泗阳、安徽金寨等地开展文化墙绘工作,累计完成墙绘8000平方米,用艺术画笔美化乡村风貌。团队凭借扎实的实践成果获评江苏省“三下乡”重点示范团队,相关实践被《新华日报》等媒体连载报道,成为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生动范例。

创新校地协同新范式,拓宽实践服务边界。学院与南京市浦口区深度合作,共建“艺术赋能城市”项目,组织“千人共绘老山”活动创造基尼斯纪录;携手浦口区文明办打造“行走的文明实践课”主题地图,联合浦口公安分局交警大队设计“礼让斑马线”公益作品并在全区推广,实现艺术创作与社会服务的创新融合。2024年,学院与6个街道签订合作协议,年均提供美育服务3000余人次,校地协同模式持续深化。

实践成效与协同升级,提升社会服务效能。在实践淬炼工程的推动下,学生实践能力实现跨越发展,累计获省级以上竞赛奖项89项,发表论文24篇,志愿服务参与率达100%,真正将专业所学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际力量。未来,将进一步拓展实践维度,与龙头企业共建“城市更新设计中心”,打造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实践基地,让学生在参与城市发展项目中提升实践能力,同时为地方建设注入青春动能。


青春为笔,绘和美乡村.jpg学生参加“青春为笔,绘和美乡村”活动

2025年9月12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https://www.sizhengwang.cn/a/dxjy_sxjy/250912/220994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