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视角 >> 正文

〔人民日报〕南京工业大学举办弘扬科学家精神座谈会

时间:2025-08-18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杨芳 摄影: 编辑:冯羽璐 上传:
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中查看。

8月16日,南京工业大学举办了弘扬科学家精神座谈会,戴厚良、徐南平、谭天伟、王玉忠、张平祥、涂善东、元英进、吕剑、高雄厚、应汉杰、黄和等院士以及相关科研院所、高校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主题进行了座谈。

中国科学院院士元英进表示,科学家必须具备前瞻思维、战略谋划和敢为人先的实践精神,要在产业化进程中释放科技势能,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科学家要甘为人梯,乐于做青年人的指路明灯。”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天伟认为,科学家应具备为国家科技发展建言献策的战略眼光,坚守对待科学真理的执着与热忱,勇担推动工程科技造福社会、创造未来的重要使命,更要做“大先生”,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和2004年海外留学归国后,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带领团队率先开展裂殖壶菌生产DHA油脂的产业化研究,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当天,由雕塑家吴为山教授创作设计捐建的欧阳平凯院士铜像揭幕。欧阳平凯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生物化工领域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二十世纪80年代,他以超越时代的战略眼光,洞察到生物技术与化学工程的融合将是撬动未来产业变革的强大杠杆。在原化工部的支持下带领团队创建了国内第一家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机构“南京化工学院工业生物技术研究室。

南工大党委书记荆晅介绍,欧阳平凯院士一生潜心育人、甘为人梯,桃李满天下,培养了以三位院士为代表的一批杰出人才;治学严谨、矢志科研,在生物化工领域创造了多个“第一”。

在欧阳院士的指导与精神鼓舞下,南工大的科研也结出了硕果。

中国工程院院士应汉杰带领团队历经12年攻关,提出“物质-能量协同调控”的绿色生物制造理论体系,突破传统发酵效率瓶颈,建成国际最大核苷酸生产线,全球每4罐添加核苷酸的高端奶粉中就有1罐使用其产品。

全国创新争先奖章获得者、徐虹教授团队坚持研究十余载,建成全球首条10万吨级聚谷氨酸生产线,实现该产业零的突破,产品广泛应用于农业、环保、日化、食品等领域,并出口至欧洲、东南亚等地。

2010年留学归国加盟欧阳院士团队的郭凯教授带领课题组经过近十年研究,成功将微流场反应器的边界尺度拓展至厘米级别,实现单流场通量万吨/年级,在国际上率先实现微流场合成技术的规模化应用。

南工大校长蒋军成表示,弘扬科学家精神必须融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顶天立地”的科学研究,融入艰苦奋斗、敢为人先的办学治校实践。学校将始终大力弘扬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核心内涵的科学家精神,锚定一流学科创建目标,以教育家精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科学家精神攻坚克难、服务科技自立自强,积极探索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杨芳)

责任编辑:尹晓宇

2025年8月18日《人民日报》:https://www.peopleapp.com/column/30050002268-500007039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