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8月16日,位于南京老山国家森林公园南麓、扬子江畔的南京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南工大)江浦校区迎来了一场思想盛会。戴厚良、徐南平、谭天伟、王玉忠、张平祥、涂善东、元英进、吕剑、高雄厚、应汉杰、黄和等十余位院士,以及相关科研院所、高校的专家学者齐聚于此,围绕“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主题深入座谈交流。
活动当天,由著名雕塑家吴为山教授创作设计捐建的欧阳平凯院士铜像在南工大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尚德楼前落成,所在地也是新建成的“欧阳平凯广场”。欧阳平凯院士是我国生物化工工程研究和工程教育领域的奠基人与开拓者,1995年12月至2012年7月历任南京化工大学校长、南京工业大学校长,曾任江苏省科协主席、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首任院长。南工大党委书记荆晅介绍,欧阳平凯院士培养了以三位院士为代表的一批杰出人才,在生物化工领域创造了多个“第一”,建设“欧阳平凯广场”,旨在打造师生瞻仰先贤、学习楷模的精神场域,使其成为融精神传承、思想启迪与人文交流于一体的育人基地。
会议阶段,与会院士、专家追忆欧阳平凯院士生平,并结合自身实践,畅谈对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理解与践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元英进强调,科学家必须具备前瞻思维、战略谋划和敢为人先的实践精神,要在产业化进程中释放科技势能,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科学家要甘为人梯,乐于做青年人的指路明灯。”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天伟指出,科学家应具备为国家科技发展建言献策的战略眼光,坚守对待科学真理的执着与热忱,勇担推动工程科技造福社会、创造未来的重要使命,更要做“大先生”,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欧阳平凯院士弟子、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和回忆,2004年海外留学归国后,在欧阳老师的引领下,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带领团队率先开展裂殖壶菌生产DHA油脂的产业化研究,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我将坚守科研报国之志,回报先生的提携栽培之恩。”
南工大生工学院院长陈可泉教授介绍,欧阳平凯院士坚持“顶天立地”的科研理念:“顶天”方面,承担了生物化工领域首个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项目;“立地”方面,倡导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将高校“借资”与企业“借脑”有机结合,创造了备受瞩目的“南工大现象”。
科技报国,薪火相传;精神永驻,榜样长存。欧阳平凯院士的精神已结出了累累硕果:应汉杰院士团队历经12年攻关,提出“物质-能量协同调控”的绿色生物制造理论体系,突破传统发酵效率瓶颈,建成国际最大核苷酸生产线,全球每4罐添加核苷酸的高端奶粉中就有1罐使用其产品。全国创新争先奖章获得者、徐虹教授(欧阳院士弟子)团队坚持研究十余载,建成全球首条10万吨级聚谷氨酸生产线,实现该产业零的突破,产品广泛应用于农业、环保、日化、食品等领域,并出口至欧洲、东南亚等地。2010年留学归国加盟欧阳院士团队的郭凯教授带领课题组经过近十年研究,成功将微流场反应器的边界尺度拓展至厘米级别,实现单流场通量万吨/年级,在国际上率先实现微流场合成技术的规模化应用。
南工大校长蒋军成表示,弘扬科学家精神必须融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顶天立地”的科学研究,融入艰苦奋斗、敢为人先的办学治校实践,以此推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学校将始终大力弘扬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核心内涵的科学家精神,锚定一流学科创建目标,以教育家精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科学家精神攻坚克难、服务科技自立自强,积极探索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努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南工大智慧和力量。(通讯员 杨芳)
标签:
责编:苑青青 易保山
2025年8月18日《中国江苏网》:https://jsnews.jschina.com.cn/yuanchuang/202508/t20250818_356922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