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视角 >> 正文

〔交汇点新闻〕南工大AI魔法课堂进社区

时间:2025-08-01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殷祖越 摄影:毕元龙 编辑:张恩斯 上传:
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中查看。

交汇点讯 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智能魔法课”在浦口区江浦街道新河社区精彩上演,由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携手浦口区文联、浦口区新闻出版局共同策划的“艺术点亮乡村”——工大公益课堂(青少年AI探索)社区行活动正式启航。此次活动通过“理论+实践+艺术”的创新教学模式,不仅为社区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科技与艺术交融的盛宴,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探索未来科技的种子。

寓教于乐:AI知识“破圈”传播

首场活动中,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教师第五党支部书记景朋森以《你好,AI!——解码生活中的智能小助手》为主题,通过“AI是谁?”的悬念式提问展开教学。

现场运用智能音箱互动、人脸识别体验等生活化案例,将晦涩的人工智能原理转化为可感知的科技场景。参与者周梓婧同学在体验后兴奋地表示:“原来AI不仅能识别我的脸,还能帮我画出会飞的图书馆!”这种将技术原理与生活场景深度结合的教学方式,有效激发了青少年的探索兴趣。

跨界融合:科技赋能艺术创作

活动特别设置的AI绘画创作环节成为亮点。青少年通过文字描述创作构思,AI工具实时生成数字画作。在“未来社区”主题创作中,孩子们的奇思妙想经由算法转化为视觉艺术,实现了编程思维与艺术表达的有机融合。不少孩子以家乡的田野、老屋、传统手工艺为灵感,用文字描绘出“AI修复的古村落”“会唱歌的稻田艺术画”“能传承非遗的智能工坊”等充满乡村韵味的作品。

当AI算法邂逅传统水墨,将乡村的小桥流水勾勒得灵动飘逸;当数字技术对话非遗技艺,让古老的艺术在屏幕上绽放出新的光彩,这种跨界实践正在为乡村文化创新培育新的生长点,让艺术以更鲜活的方式点亮乡村的未来。

协同育人:构建科技教育共同体

活动负责人指出,课堂突破传统社区教育模式,通过高校专业力量与基层治理资源的深度整合,搭建起青少年接触前沿科技的立体化平台,通过多元化的教学设计和沉浸式体验,帮助青少年建立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系统性认知。

作为活动主办方,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将持续发挥学科专业优势,联合社会各界力量构建“高校-社区-家庭”协同育人机制。学院党委书记高辉庆指出:“我们不仅要传授技术知识,更要培养青少年用科技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特别是引导他们用艺术的眼光和科技的手段参与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储备兼具技术素养与人文情怀的新生力量。”

据浦口区文联负责人介绍,为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浦口区深入开展“艺术点亮乡村——艺课进社区”系列文化活动,将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南工大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积极参与,不仅主动对接浦口乡村青少年科普需求,量身打造了青少年AI探索课程,还特别组织“银龄数字素养提升”行动,手把手帮助乡村老人跨越“数字鸿沟”,掌握智能手机应用与防范网络诈骗技能。

截至目前,南工大精心准备的20场“艺术点亮乡村”——工大公益课堂社区行活动已经陆续在浦口乡村开展,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践体验,为乡村青少年插上了科技探索的翅膀,也为老人安享晚年筑起了坚实的“防护墙”。

通讯员 殷祖越 摄影 毕元龙

2025年7月30日《交汇点新闻》:https://jhd.xhby.net/share-webui/detail/s688a2930e4b073aed0a2a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