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视角 >> 正文

〔交汇点新闻〕共赏江苏锦绣,同绘智建未来!南工大举办系列国际暑期学校项目

时间:2025-07-24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卢宇彬、孙广俊 摄影: 编辑:李春昊 上传:
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中查看。

交汇点讯 日前,2025“锦绣江苏”国际暑期学校在南京工业大学圆满落幕。来自西班牙、越南等国家的15位海外青年学员与420余名国内优秀学子齐聚一堂,共同参与了这场为期两周的沉浸式学术与文化盛宴。此次暑期学校以“人工智能赋能创新,智能建造引领未来”为主题,设置“学术探索”与“文化交融”两大模块,通过前沿讲座、实践教学、文化体验等丰富形式,为学员搭建起跨学科交流平台,深化了中外师生对智能建造前沿技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

在学术体验方面,南工大精心打造了“理论+实践”的双维模式。理论层面,40位国内外知名学者与行业专家组成一流师资团队,围绕“智能建造技术创新”“人工智能赋能未来工程建设”等前沿议题,开展了一系列兼具深度与广度的专题讲座。实践环节,学员们走进智能建造企业,观摩建筑机器人现场作业;探访地下空间科普馆,零距离接触盾构机、智慧管廊等硬核科技。学员们通过学习实践深切感受到现代土木工程学科正经历从粗放施工向数字化建造的深刻变革,也认识到未来工程师必须具备材料创新与跨学科协作能力。

来自西班牙萨拉戈萨大学的 Pilar Fierro Casanova 学员分享道:“暑期课程让我深刻认识到土木工程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创新——数字孪生技术实现建筑安全虚拟测试,无人机与机器人完成高危检测作业,这些突破性应用正在重塑行业图景。”

为促进文明互鉴,“锦绣江苏”暑期学校策划了多元文化体验活动,从融合传统元素的破冰联谊会,到书法研习、漆扇制作等非遗技艺体验,从夫子庙、总统府、六朝博物馆的历史探访,到高淳陶瓷、金箔艺术的匠心传承,国际学员全方位领略了江苏深厚的历史积淀与创新活力。

“中国以其卓越的科技实力与深厚的历史文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江苏,我们既见证了前沿科技的蓬勃发展,又深切感受到绵延千年的文化传承,二者相得益彰,展现了独特的发展魅力。”来自孟加拉国的学员MD NURUL ALAM动情地说。学员们纷纷表示,这段中国之旅的所见所闻将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将积极担当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中外文化相通。

南工大党委常委、副校长陆伟东表示,住建行业处于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期,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深刻重塑土木工程领域的传统范式。“本次暑期学校正是响应国家‘人工智能+’战略部署的重要实践,通过聚焦AI技术与土木工程全产业链的深度融合,系统培育具备跨界创新能力的行业领军人才。学校将持续打造‘锦绣江苏’这一国际交流品牌,深化全球在智能建造领域的对话合作,共同应对行业变革挑战。”

南工大国际合作处处长、海外教育学院院长佴康介绍,该暑期学校已成为南工大深化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见证了中外青年学员的学术成长与文化交融,为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播下了友谊的种子。

此前,南工大还成功举办了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主办的“南京工业大学西班牙萨拉戈萨大学孔院夏令营”,来自萨大孔院的15名西班牙学员和带队教师通过汉语学习、文化体验与景点参访,沉浸式感受中国文化魅力。此次夏令营依托南工大建筑与国际中文教育学科优势,设计了“语言+文化+实践”的多元课程:从汉语基础课、汉字书写到古琴鉴赏、中国武术练习;从云锦、拓印等非遗体验,到参访北京长城、故宫、南京中山陵、夫子庙等历史建筑。学员们在课堂与实地中多角度、多层次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真切体会中国传统工艺的精妙,直观理解“建筑是凝固的文化”。

来自西班牙的苗友宁(Malena Castán)表示收获满满:“夏令营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大门,提供了‘发现中国’的绝佳机会,期待与来自世界各地的爱好者一起分享中文学习的乐趣,共同进步。”

该系列暑期学校通过学术研讨与文化浸润的双轮驱动,以建筑文化为独特视角,为国际青年学生架起了解中国的桥梁,展现了江苏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丰硕成果。这些活动不仅促进了中外青年学生在交流中增进了解、收获友谊、共同成长,更让世界听见生动的中国声音,为深化中外人文交流、讲述真实中国故事贡献力量。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谢诗涵

通讯员 卢宇彬、孙广俊

编辑:杨易臻

2025年7月23日《交汇点新闻》:https://jhd.xhby.net/share-webui/detail/s6880a4e2e4b0baa54d4cbe10?t=1753262234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