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视角 >> 正文

〔交汇点新闻〕南工大研究生暑期研学——体悟运河智慧,厚植文化自信

时间:2025-07-15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游艺林 倪丹 摄影: 编辑:葛润阳 上传:
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中查看。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精神,创新研究生思政教育模式,南京工业大学持续打造研究生“行走的思政课”系列主题实践活动。7月10日,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学子们走进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以及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在千年漕运的历史长卷中触摸文明脉络,于古今交融的沉浸式体验中厚植家国情怀。

沉浸式体验,触摸运河文明

“一条运河,半部中国史。”这座现代化博物馆以“大运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为核心,通过全息投影、AR互动等科技手段,将2500年运河发展史转化为可感可触的生动课堂。研究生辅导员孔德军老师带领大家依次参观了“运河上的舟楫”和“运河街肆印象”等专题展,为大家讲解了大运河的起源以及整体的布局,带领同学们沉浸式体验了全息投影重现的漕运千帆竞发壮阔图景。同学们分组参与“模拟漕运”实践任务,通过角色扮演体验商船调度等环节,直观感受这条千年运河的厚重底蕴与生机。

南工大党委研工部部长潘勇表示,“漕运文化线”让研究生学子一起探寻了千年运河的文明和智慧,在沉浸式体验中厚植家国情怀,筑牢信仰之基。

漫步三湾碧水,感悟生态智慧

研学第二站来到了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这里不仅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证的“城市湿地最佳实践区”,更是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带上最灵动的生态节点。师生一行漫步于碧水蜿蜒、绿意葱茏的生态廊道。昔日脏乱差的工业区蝶变为今日的“城市绿肺”,这一生动的生态修复样本,成为最直观的绿色发展教科书。在讲解员的深情讲述中,大家深刻体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所蕴含的深厚为民情怀与历史远见。

研讨古今智慧,激扬青春华章

研学结束后,师生们在大运河博物馆开展互动交流,畅谈大运河的古今变迁,在追溯千年文脉的过程中,大家既为古代水利工程的恢弘成就所震撼,更为其中蕴含的生态智慧所启迪。

生工学院研究生林康同学表示,大运河里程数逐渐增加的背后,是以郭守敬为首的治水官员在实践中总结的筑土攻沙、引清攻沙的智慧,是背后千千万万的劳动人民辛勤开拓的身影。作为研究生,必须既要有脚踏实地、结合实际的稳重和踏实,也要有敢想敢做、不断开拓的勇气和智慧。土木学院研究生腾明慧同学表示,运河是流淌千年的文化遗产,是孕育了开拓创新、务实担当、协同奋进精神的精神源泉。大家纷纷表示,新时代的青年要像这奔涌的江水一样,在服务国家战略中找准人生坐标,展鸿鹄之志,践强国之行。孔老师勉励同学们要从千年运河这一世纪工程中看到中华民族追求“人水和谐”的智慧传承与时代超越,将这份震撼与感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胸怀国之大者,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研途砺初心,步履丈山河。刘大卫副校长强调“行走的思政课”系列活动打破了传统思政教育模式,通过行走,让研究生在社会大课堂中触摸历史脉络、在研学中体悟时代使命,不仅深化了对“四个自信”的理解,更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引导研究生传承工匠精神,坚定文化自信,为强国建设注入澎湃的青春动能。

南京工业大学已围绕“奋进江苏”“活力江苏”“韵美江苏”“红色江苏”和“人文江苏”等五大主题,先后开展了“星火燎原线”和“茶韵江南线”等研学活动,引导研究生在实地研学中深化理论认知,在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据悉,学校将深入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品牌,持续推进系列活动,让更多的研究生在“行走”中读懂古今智慧的传承,在“实践”中坚定科技报国的信念,让思政教育的生命力,在每一次触摸、每一场对话、每一步前行中愈发蓬勃。

通讯员 游艺林 倪丹

2025年7月14日《交汇点新闻》:https://jhd.xhby.net/share-webui/detail/s68746aeee4b0d00eb0f03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