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网讯(记者 马千里 通讯员 牟乐 施逸展)4月26日,第五届“南仲紫金・恒爱杯”大学生模拟商事仲裁庭大赛决赛暨闭幕式在南京仲裁委员会成功举行。本届大赛由江苏省法律援助中心指导,南京仲裁委员会/江苏(南京)国际商事仲裁中心、江苏恒爱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南京工业大学联合主办,南京工业大学法政学院、江苏高校法律援助联盟承办,江苏国颂律师事务所、江苏博事达律师事务所、江苏丰典律师事务所、江苏漫修律师事务所协办。大赛吸引了来自华东地区三省一市22所高校66支队伍198名学生参赛。经过初赛、复赛的层层选拔,最终脱颖而出的18支晋级队伍在决赛中围绕商事仲裁案例展开激烈角逐,展现了新时代法学学子的专业素养与实战能力。
决赛于上午8时在南京仲裁委员会第四仲裁庭正式拉开帷幕,参赛队伍的学子们分别以“申请人”“被申请人”及“仲裁庭”角色,在庭上唇枪舌剑、激扬智慧,用扎实的法律功底,围绕模拟商事纠纷案例进行实操、展开辩论。场上,“仲裁庭”在“首席仲裁员”的引导下严谨把控程序;“申请人”与“被申请人”紧扣争议焦点,援引法律条文、展示证据材料,逻辑清晰、言辞犀利。场下,由资深法官、仲裁员、高校学者组成的评委团全程凝神聆听,从程序规范、法律适用、辩论技巧等多维度进行评分,确保比赛公平公正。赛后评委团和江苏恒爱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项目部主任徐军对决赛进行了专业点评,进一步深化了参赛选手对商事仲裁实务的理解。
经过激烈角逐,“仲裁庭队”的南京师范大学队伍,“申请人队”的江苏师范大学队伍,“被申请人队”的南京大学队伍获得本届大赛冠军。他们表示,大赛不仅锤炼了自己的法律实务能力,更深化了对商事仲裁制度的了解和理解。
南京仲裁委员会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顾燕宁在闭幕式上致辞时指出,自首届赛事启航以来,“南仲紫金杯”已历时四届,始终以“搭建实务平台、培育法治人才”为初心,逐步成为华东地区法学学子瞩目的品牌赛事。本届大赛以“以赛促学、以辩明理”为宗旨,参赛规模再创新高。大赛以国际货物买卖纠纷和知识产权争议两大实务案例为蓝本,紧贴国内外经贸热点问题,在本会仲裁庭举办决赛,高度还原真实仲裁场景,让高校学子们身临其境,锤炼程序把握、法律检索、临场应变等核心能力。南京仲裁委员会始终致力于将仲裁实践“反哺”法学教育,让课堂上的法律条文转化为维护公平正义的“实战能力”,让商事仲裁这一高效、灵活的纠纷解决机制,真正走进校园,为未来法律人培育商事仲裁理念埋下一颗希望的种子。
江苏省司法厅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处副处长张玮在致辞中表示,“南仲紫金·恒爱杯”大学生模拟商事仲裁庭大赛是仲裁走进校园、走近未来法律人的有益尝试,是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与仲裁实践相结合的创新举措。本届大赛聚焦于江苏省涉外法律服务高质量发展先导区建设,彰显仲裁制度解纷优势,创新商事仲裁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法学教育与法治实务相互融合。大赛已经在华东地区的高校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上海、浙江、安徽等省外高校参赛队伍数量相比往年有所增加。未来,江苏省司法厅将持续深化完善人才联合培养机制,构建司法机关、涉外法律服务机构、高等院校、实训基地“产学训”相结合的涉外法律服务人才联合培养机制,大力培养精通涉外知识产权、跨境投资并购等业务的紧缺人才。
大赛闭幕式由南京仲裁委员会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丁淑琼主持。
本届闭幕式增设“协同创新,多元共育”涉外仲裁人才合作培养共建协议签约环节,南京大学法学院、东南大学法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河海大学法学院、南京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南京工业大学法政学院、江苏师范大学法学院等八所高校法学院及南京仲裁委员会/江苏(南京)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共同签署协议,旨在深化校际合作、推动仲裁教育与实务资源深度融合,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注入新动能。
自2016年创办以来,“南仲紫金杯”系列赛事持续扩容,参赛高校逐年增加,辐射范围从华东地区逐渐向全国扩展。本届大赛延续“公正、独立、专业、高效”的仲裁理念,通过模拟实战助力学生提升法律文书撰写、庭审辩论及团队协作能力,为我国商事仲裁事业发展储备青年力量。未来,南京仲裁委员会/江苏(南京)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将继续携手高校及社会各界,深化仲裁普法教育,为法治人才培养与仲裁制度完善贡献力量。
2025年4月27日《龙虎网》:http://news.longhoo.net/2025/bmcz_0427/805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