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技术飞速发展,深刻重塑社会多领域的当下,教育也站在了变革的关键节点。近日,江苏高校商学院院长论坛在南京工业大学举行,来自省内20余所高校商学院的院长和专家齐聚一堂,围绕AI时代管理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深入探讨管理教育改革的应对之道,为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出谋划策。
“当下,AI技术蓬勃发展,给管理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与挑战。AIGC技术能够生成虚拟案例、模拟场景和知识图谱等丰富的教学素材,让抽象的管理概念变得生动形象。”南京大学商学院名誉院长赵曙明谈道,“然而,AI技术融入传统管理学科课程体系并非易事,需要精心重构课程内容,妥善处理原有课程与AI相关课程的关系,防止内容重复或脱节。”2024年12月,江苏省教育厅印发《江苏高校人工智能赋能专业建设行动方案》,旨在推动AI深度融入高等教育专业建设,助力培养高质量人才。在此背景下,全省商学院积极行动,借助数智化手段升级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
此次论坛上,现场发布了《拥抱AI时代的教育管理》,参会专家就多个核心议题达成共识。
在学科建设方面,推动学科交叉成为关键方向。代表们一致认为,应促进管理与理工学科的交叉融合,将AI知识融入传统管理学科。各高校要结合自身学科特色,紧跟数字化、智能化、低碳化发展潮流,不断丰富管理学科内涵,拓展学科深度与广度,构建新型管理学科体系。
人才培养体系重塑也是重点议题。高校需主动调整优化管理类专业设置,运用AI技术改造传统专业和课程体系,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思维、人文素养和数智能力的管理人才,增强管理类专业的竞争力、适应性和生命力。“既具备数字化思维和能力、又熟悉行业业务模式及流程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将是未来就业市场的‘新宠’。”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原院长周德群说道。
记者注意到,教学模式变革也是活动讨论的热点。代表们提出,要加快从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互动增强模式。借助数字工具打破传统的统一进度模式,为每位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体验,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姚山季说:“在数字化背景下,管理类专业应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管理+智能’将成为管理教育新常态。”
技术融入教学是教育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高校应积极探索AI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提升教师的AI素养和能力,通过VR、AR、XR等技术,让知识呈现形式更加丰富多样,为教学改革注入新活力。中国矿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丁志华说:“AI技术促使管理教育向着更加个性化、高效化方向发展,同时也对教师的数字化素养提出新要求。”
跨校协作学习成为趋势。代表们倡导利用数字平台打破院校壁垒,共享优质教学资源,促进不同院校的学生和教育者交流合作,构建知识网络,以适应未来职场的多变需求,实现江苏管理教育的共同发展。“未来的管理教育一定是无边界的,所有师生都必须要强化共建共创共享思维。”扬州大学商学院院长李志斌说道。
师资队伍建设同样重要。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推动科教融合团队建设;同时,开展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行动,培养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江苏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朱永跃说:“企业数智化转型发展离不开数智人才,管理教育应助力企业实现数智化转型,打造数智竞争优势。”
党建引领发展是根本保障。代表们倡议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管理教育高质量发展,坚守思政教育主阵地,推动党建与管理教育深度融合,始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动管理教育取得更大成就。“AI时代,管理教育要更加注重通过数字化手段,将思政元素融入人才培养,并使学生受用终身。”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袁健红说道。
此次论坛的举办,为江苏高校商学院在AI时代的管理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未来,各高校将携手共进,推动管理教育高质量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管理人才。
新华报业 通讯员 朱琳 庄雷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2025年3月28日《中国江苏网》:https://w.jschina.com.cn/share-webui/detail/s67e7ebace4b04dff99082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