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视角 >> 正文

〔南京日报〕推动化工技术从“芯片实验室”走向“桌面工厂”

时间:2024-12-19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李花 摄影: 编辑:冯羽璐 上传:
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中查看。

本报讯(记者 李花) 为省内外60余家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推动微化工技术从“芯片实验室”走向“桌面工厂”,创造了较高的经济效益。近日,何梁何利基金2024年度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南京工业大学郭凯教授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郭凯从事微化工技术和生物基材料研究,原创性地提出并构建基于流场结构优化的微尺度效应调控新方法,突破了微化工工程化应用瓶颈和系统集成不足难题,开发了微化工工程化新技术和新装备,实现了系列高性能生物基材料新产品和精细化学品规模化制造。

如何让实验室“瓶瓶罐罐”的原创科研成果走向产业化是郭凯一直思考的问题。郭凯认为,这需要打通两个“堵点”。第一个是技术走出校园之前,通过小试、中试等,逐步解决从产物到产品的问题;第二个是技术走出校园之后,通过多元化的投入,完成从产品到商品的转变。

在郭凯看来,高校是创新的策源地,是成果孵化的摇篮,在基础科学研究、共性技术开发方面具备优势;而企业是创新的落实地,是成果转化的阵地,更擅长整合各类要素资源,促进产业化顺利实施。他和团队持续努力疏通科技成果转化的“血脉”,比如与江苏省内多家企业合作,校企分工协作、联合攻关,数百次调整实验方案、技术配方、工艺路线等,成功设计并开发出全新生物基氨纶材料。

氨纶被誉为纺织品中的“味精”,生物基氨纶与常规氨纶相比,采用可再生的生物质替代石化资源作为原材料,具有高效固碳、健康安全、可降解等优势。郭凯团队开发的生物基氨纶材料新产品,较传统产品,更加健康环保,成本远低于国际同类产品,成功实现了“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何梁何利基金由香港爱国金融实业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国伟先生捐资创立,旨在奖励中国杰出科学家,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本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共授予56位杰出科技工作者,其中“科学与技术成就奖”1位、“科学与技术进步奖”33位、“科学与技术创新奖”22位。

2024年12月12日《南京日报》A10版:http://njrb.njdaily.cn/html/2024-12/12/content_60_1853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