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朱琳记者葛思佳)12月11日,《南京工业大学全力支撑我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实施方案(2024-2030年)》(以下简称《方案》)发布。紧扣江苏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重大使命,《方案》旨在通过实施5大计划和25项重点任务,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大幅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高校力量。
“一直以来,南工大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秉持‘顶天立地’的办学理念、产学研协同创新办学特色,大力推进有组织的科研攻关,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积极为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南京工业大学校长蒋军成介绍,此次学校出台《方案》,紧密对接去年6月江苏出台的《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行动方案》,既是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和行业企业发展的生动实践,也是进一步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行动方针,“我们深切体会到改革创新是破除发展瓶颈的关键环节,特色发展是促进跨越升级的必由路径,接续奋斗是保障行稳致远的坚固基础,只有进一步做强特色、增强实力,才能在服务全省乃至全国大局中展现更大作为。”
发布会现场,南工大副校长顾学红详细解读《方案》。未来,南工大将聚焦“实施创新链聚能计划,布局打造产业原创技术策源地”“实施产业链赋能计划,加速技术转移转化和科技创业”“实施人才链蓄能计划,加大产业创新人才引育力度”“实施制度链效能计划,强化政策协同激发创新活力”“实施生态链焕能计划,全方位助推产业创新生态”5大计划,开展25项重点任务。“力争到2027年,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基本形成特色鲜明、重点突出、布局合理的技术创新体系和创新生态;到2030年,完善创新网络、孵化链条和制度体系,形成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格局,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
“在‘创新链聚能计划’中,学校将推进重点领域技术攻关、做强科研平台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科研与标准化工作联动,贯通以关键技术突破、原创技术策源为引擎的创新链。”南工大科学研究院院长姜岷介绍,学校瞄准江苏省行动方案中的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和未来产业等三个领域,打造“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化工”“绿色食品”“合成生物”“氢能与新型储能”等14个创新产业链,形成56个关键技术攻关清单。
“十年前,徐南平院士、邢卫红教授带领我们膜科学团队研发了全球首套制浆造纸废水零排放成套工艺,解决了世界级难题,‘救活’陷入绝境的南通王子造纸百亿元项目。2021年,我们聚力攻关,对工艺进行了技术升级,处理水量提升40%,废盐实现了资源化,成果推广累计实现经济效益超50亿元,减排废水数亿吨。多年来,学校越来越多科研人员前赴后继,相继突破了分子筛膜、气血交换膜、聚四氟乙烯膜等关键技术。”国家高性能膜材料创新中心执行主任李卫星回忆起十来年的发展如数家珍,“今后,我们将持续加强未来膜材料的科研攻关,为全力支撑我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作出贡献。”
作为江苏省“科技改革30条”唯一试点高校,近年来,南工大制定修订了60多个制度文件,全面改革科研项目管理、人才聘用、职称评定、交流访学和成果转化等机制。此次实施“制度链效能计划”,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制度改革。其中,学校将在“协同”上持续发力,构建协同创新中心出题、学科交叉中心解题的成果产出机制,加强与江苏链主企业、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及政府相关部门的紧密合作,建立“协同创新课题征集平台”;采用“项目制”组建跨学科攻关团队,打造“专家俱乐部”;完善校友服务平台,增加科研成果展示与对接板块,开设校友企业技术需求发布区;健全科技项目“揭榜挂帅”攻关机制,与大型国企、上市公司等行业头部企业构建榜单委托和联合攻关机制。
2024年12月13日《江苏科技报》A3版:http://www.jskjb.com:8081/xpaper/appnews/134511/147418/164607-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