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南京工业大学全力支撑我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实施方案(2024—2030年)》(以下简称《方案》)发布。《方案》紧扣江苏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重大使命,旨在通过实施“创新链聚能、产业链赋能、人才链蓄能、制度链效能、生态链焕能”5大计划和25项重点任务,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大幅度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南工大的智慧和力量。
江苏省发改委、教育厅、科技厅、工信厅、农村厅、应急管理厅相关领导,南京市、鼓楼区和江北新区领导,与南工大党委书记芮鸿岩、校长蒋军成共同启动《方案》。
南京工业大学校长蒋军成指出,此次学校出台《方案》,既是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和行业企业发展的生动实践,也是进一步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行动方针。
发布会现场,南工大副校长顾学红对《方案》进行了详细解读,未来,南工大将聚焦“实施创新链聚能计划,布局打造产业原创技术策源地”“实施产业链赋能计划,加速技术转移转化和科技创业”“实施人才链蓄能计划,加大产业创新人才引育力度”“实施制度链效能计划,强化政策协同激发创新活力”“实施生态链焕能计划,全方位助推产业创新生态”5大计划,开展25项重点任务。“力争到2027年,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基本形成特色鲜明、重点突出、布局合理的技术创新体系和创新生态,到2030年,完善创新网络、孵化链条和制度体系,形成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格局,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
南工大科学研究院院长姜岷介绍说,学校瞄准江苏省行动方案中的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和未来产业等三个领域,打造“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化工”“绿色食品”“合成生物”“氢能与新型储能”等14个创新产业链,形成56个关键技术攻关清单。国家高性能膜材料创新中心执行主任李卫星表示,今后将持续加强未来膜材料的科研攻关,为全力支撑江苏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做出贡献。
为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加速落地,精准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方案》推出“产业链赋能计划”,通过加速技术转移转化和科技创业、构建国家大学科技园“2+2”创新布局、建立全链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推动知识产权集中运营、打造“工大系”科技型企业集群等举措,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作为江苏省“科技改革30条”唯一试点高校,近年来,南工大制定修订了60多个制度文件,全面改革科研项目管理、人才聘用、职称评定、交流访学和成果转化等机制。此次实施“制度链效能计划”,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制度改革。
“未来,我们将以敢闯敢试的果敢、善作善成的本领、不屈不挠的韧性,稳扎稳打向前走,激发新创造、开辟新路子、实现新跨越,奋力谱写学校高质量发展新辉煌,以实际行动和实在成果为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积极贡献力量!”南京工业大学党委书记芮鸿岩说道。
发布会结束后,还举办了“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主题论坛,中国工程院院士涂善东作“实施可靠性制造 提升新质生产力”的报告,中国工程院院士应汉杰作“生物制造:未来物质生产方式的巨大革新”的报告。(朱琳)
2024年12月12日《江苏频道》:http://js.news.cn/20241212/6d1a7cccd5ee4d41b4a7111213ff5f89/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