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人看到美丽乡村及其发展、用学到的专业知识助力乡村产业发展……在刚过去的暑假里,南京工业大学多支社会实践团队的同学们分赴江苏、宁夏、安徽、重庆等地,行走在乡村的道路上,开展了多项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暑期实践活动。各项活动不仅促进了乡村产业发展与文化推广传承,也为广大学子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丰富自身的平台。
描绘和美人居乡村新环境
亭亭玉立的荷花在骄阳里竞相盛开,迷人的水韵与远处的青山遥相呼应……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裴圩镇倪东村村落入口,村民们看着焕然一新的瓦屋墙面,竞相驻足,认真端详着巨幅墙绘。暑假里,受江苏省委驻泗阳县乡村振兴工作队邀请,南京工业大学“青春为笔,绘和美乡村”乡村振兴促进团的师生们,走进裴圩镇倪东村,以“手绘乡村共建和美人居新环境”为主题开展村落墙绘装饰工作。
头顶“小草帽”的同学们一手端盘,一手执笔,在村落入口的墙面上专心地绘制着“国风荷花”的图景。“我们在碧波、莲叶、荷花之上,特意加了一群大雁,群雁不仅是美丽乡村的环境表征,更是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意象展现。”参加绘制的该校艺术设计学院蔡迎宾说道,把艺术墙绘融入乡村,不仅提升了“美丽乡村”的内涵,让“乡村瓦屋”更具魅力,也让专业学习和实践变得更加有意义。在炎炎烈日下,经过四天的创作,一幅巨大的“绿水青山图”惊艳了老少村民,一时间,“绿水青山图”墙绘成了村里的网红打卡点。
“墙绘助力乡村‘美容’,让乡村有颜值,更有气质。我们邀请高校社会实践团队在泗阳乡村一线进行墙绘实践,就是要画出乡村新颜、村民新貌,描绘出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泗阳县裴圩镇党委副书记、倪东村驻村第一书记王中元介绍道。“艺术来源于生活,更应服务于生活,乡村美育服务乡村振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南工大艺术设计学院环境艺科专业党支部书记武秋月说。
拓展乡村果蔬产业销售渠道
“味道鲜甜,颗粒饱满,我真想推荐给更多的同学品尝。”日前,南工大能材2201班蔡炆芯同学与该校“红果同行”乡村振兴促进团的同学们一起走进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当第一次尝到鲜枸杞后,蔡炆芯便迫不及待地想要更多了解枸杞产业的发展,并把它推广介绍给更多人。
实践活动中,该团队的同学们走访了多家枸杞种植基地和加工企业。大家不仅参与采摘、分拣、晾晒等加工工序,学习枸杞的种植技术,了解枸杞的药用和食用价值,还对当地的枸杞产业进行了深入调研与交流。当得知当地的枸杞还面临着推广难题后,团队便着手通过短视频拍摄、电商直播助农的方式,助力枸杞的推广销售。“我们还为当地农户提供了技术培训、网络咨询等服务。”蔡炆芯表示,希望能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农户解决实际困难。
另一边,在镇江句容边城镇友谊村,南京工业大学“彩绘乡村未来”乡村振兴促进团的师生们也为当地的果蔬销售积极出谋划策。为此,该团队先对乡村的果蔬产业进行了数据分析。“调研报告显示,该地的果蔬在销售过程中缺乏整合力度,推广宣传上也较为欠缺。”该团队带队老师、南工大经济与管理学院团委书记张倩说道,针对现存的问题,团队提出了建立果蔬品牌,加大网络平台推广,扩大销售渠道,承接小区、企业团购等建议举措,得到了当地农户的广泛好评。
为了帮助农户更好地使用电子产品,通过电商推广农作物,南京工业大学“数智兴农”乡村振兴促进团的同学们前往连云港赣榆区、淮安盱眙县、常州溧阳市等地,设置“乡村E站”,为乡村电商义务维修保养电子产品,指导农户使用智能设备,他们开发测试的“江苏乡村电商发展地图”微信小程序也成功上线,通过点击各地名称,相关的乡村电商发展成就、特色农产品便跃然屏上。
探索乡村产业发展新的技术支撑
“从实验室到池塘的距离有多远?尾水处理技术为什么难落地?”一直以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南工大水质 2201班邱梦琳同学,带着这个问题,今年暑假,南京工业大学“小水滴”乡村振兴促进团的同学们先后走访了南京浦口区可欣家庭农场、鑫勤家庭农场等十余家养殖户。此外,他们还化身养殖户,体验农民们一天的日常工作。
在调研中,邱梦琳收集了大量经过尾水处理技术处理过的养殖尾水,分析完相关水质数据,并未发现技术有问题,而通过观察养殖户的成本收益盘点,方才觉出端倪:原来,养殖户们不愿更新尾水处理技术,是因为技术换代成本高、维护难度大。“本以为是简单的技术问题,现在才知道原来我们还要结合市场做技术研发工作。”带着这个思路,邱梦琳和团队又来到了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
在参与“两池一坝”新型尾水处理模式的研讨中,“小水滴”团队的同学们着手探索改良优化尾水处理的材料和工程技术,尝试构建“尾水循环养殖”新模式,该模式将原先的尾水“直排”改为“回填”,以此来节约成本,实现水资源集约、化污为宝、节能减排的有机统一。
依托地理空间信息工程专业基础,南京工业大学“驿路生花”乡村振兴促进团的同学们为南京浦口瓦殿村道路建设提供了具体建议。前期,他们进行了实地考察、深入访谈与数据分析,还特地拜访了上海华测导航公司相关技术人员,共同讨论如何优化瓦殿村乡村道路建设存在的问题。“测绘技术的发展在城乡道路建设中也发挥巨大作用,例如近年来新兴的无人机测绘很好地解决了乡村老旧道路路面条件过差,难以架设测绘设备的问题。”据南工大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荣华伟介绍,他们利用企业的技术,结合所学的arcgis软件对瓦殿村周围道路位置及车流量进行分析,最终提出了优化交通标志、补画标线、增设护栏等具体建议。
“同学们深入基层,用心倾听乡亲们的需求,用专业解决乡村振兴中遇到的问题,在新兴产业的前沿,探索科技创新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南工大团委副书记王菲说道:“他们不仅展现了青年一代的责任担当,更以实际行动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与广泛认可,这股青春力量,正跨越田野与城市的界限,用智慧与汗水绘就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
新华日报· 交汇点记者 谢诗涵
通讯员 许琳 朱琳
编辑:程晓琳
2024年9月1日《新华日报·交汇点》:https://jhd.xhby.net/share-webui/detail/s66d3d17de4b00cab55aa97b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