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近日,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数字红旅 长征新途”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20余名同学奔赴长征沿线十余座城市,以专业所学,开展长征红色建筑云上三维地图寻访活动。
主团队“长征小队”同学率先于7月下旬踏上重走长征路的征程,他们跨越瑞金、遵义、会宁、延安四座城市,体悟长征精神,采集红色史料,并以三维建模的形式数字化重塑长征红色建筑,并载入云上地图,以数字红旅发扬和传承伟大长征精神。
实践团步入陈列着革命先烈光辉事迹的瑞金烈士纪念馆和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后,从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献、武器装备、生活用品等文物中再一次地重温了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小队成员叶海粟不禁感叹:“伟大长征精神,这不仅仅是一段历史的记忆,它已经深深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成为了
我们民族性格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结束了一天的实地考察与学习后,长征小队连夜分工合作,开展网络搜集历史资料、整理照片笔记等工作,力求将每一个细节都记录下来,为后续深入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长征小队到达定西后首先来到会宁会师纪念馆,深入了解了“会师纪念馆”的建筑群,及馆内陈列着的大量历史文物和珍贵的历史照片,深切体会中国工农红军的历史和革命精神。“会宁会师不仅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更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长征小队成员曾子鑫在参观后说。实践团成员朱晨昕感慨:“我们青年人要将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团队成员们白天利用无人机等设备进行拍摄和搜集史料,夜晚则迅速投入到三维建模中,将红色建筑物的以立体化全景式的三维呈现,并将所见、所闻、所感记录成珍贵的影像资料。
“延安之行,让我对延安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我们有义务让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灿烂的光芒。”长征小队成员陈思源如是说。夜幕降临,队员们将精心构建的三维模型上传至云端地图,让世界各地的用户都能即时线上浏览红色建筑,领悟悠久历史。“我们希望通过三维建模技术,智能化再现长征途中的红色遗迹,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推广红色文化,弘扬伟大长征精神。”
据悉,实践团还组织了20余名长征沿线的生源地同学走进四川省、湖南省、贵州省、甘肃省、广西省、江西省、云南省等地的各大红色建筑、遗迹与保护单位开展红色建筑建模寻访的拓展研学,并通过寻访实践写下很多学习心得。
“接下来团队成员将系统整理实践史料,搭建长征红色建筑云上地图,嵌入构建好的体系化的红色建筑三维模型,走进社区、学校开展常态化长征红色纪念地宣讲等活动。”实践团指导老师高耀远介绍。
土木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张涛表示,重走长征路,不仅是身体上的迁徙,更是理想信念的洗礼。将BIM建模技术与长征红色实践相结合,用脚步丈量长征足迹,用内心感应红色传承,用实践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有益尝试,也是赋能实践育人,培养心怀“国之大者”时代新人的应有之义。
通讯员 朱晨昕 高顾昊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谢诗涵
2024年8月5日《交汇点新闻》:https://jhd.xhby.net/share-webui/detail/s66b0a350e4b0ac1d26c1d8c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