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近日,南京工业大学举办的“锦绣江苏”国际暑期学校暨2024江苏省“数智赋能土木工程”研究生暑期学校结业,来自世界各地近50余名国际研究生与国内32所高校的439名硕士、博士研究生、优秀本科生学员,进行了为期14天的沉浸式参观和学习。本次暑期学校以“数智赋能土木工程 共建绿色地球家园”为主题,包括“学术体验”和“文化体验”两大模块,通过授课、讲座、参观等方式,加强中外学生对土木学学科知识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认知,增进中外师生间的交流。
学会用中国书法写自己的名字、游览了六朝古都、参观了亚洲最大的地下负 51 米建筑、在专家学者的讲座中明晰了自己的研究思路、结交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这几日,来自亚洲理工学院结构工程专业的二年级硕士生林伟杰是马来西亚华裔,他表示在暑期学校的收获超出预期。开营前几日,为了帮助国际研究生多角度、多层次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与魅力,暑期学校举办了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破冰联谊晚会,学员们进行了投壶游戏,学习了中国书法和中国剪纸,体验传统技艺漆扇制作等。“南工大的老师们还带领我们实地走访了总统府、六朝博物馆、金陵小城、夫子庙、高淳陶瓷博物馆等地,让我们感受到江苏的历史底蕴与人文风采。”林伟杰希望,回国后也能把在中国看到的风景和故事分享给自己国家的青年朋友们。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我们希望能通过此次活动加强世界青年间的交流,激励青年人筑就更多和平与友善的纽带,播撒团结与合作的种子。”南京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凌祥表示,本次国际暑期学校不仅是一扇深入土木学科理论与实践的学术之窗,更是一片中外学生互学互鉴的交流绿洲。
南京工业大学还为暑期学校配备了一流的国际化师资队伍,来自国内外的20余位著名教授学者和行业专家结合绿色材料和低碳结构、智能建造和运维管理、城市韧性和防灾等专题为学员们带来了系列引人入胜、精彩纷呈的专题讲座与特色课程。
“原来即使使用低成本的当地材料和传统的施工方法,恰当运用计算工具也可以帮助我们设计更好的建筑。”来自美国温特沃斯理工学院的学生Milo Aidan Oliva对亚洲理工学院Chaitanya Krishna教授“关于结构评估和抗震改造的计算工具的使用”的报告印象深刻,该报告指出,随着世界范围经历的越来越多的自然灾害,建筑行业对数字技术的需求将不断增长,数字技术将大大赋能抗震结构研究。
对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研究生一年级学生程思涵来说,这样的认识更真切。在南京筑领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程思涵和其他学员们一起学习了建筑机器人的研发与应用。“这是我第一次在现场看见论文和新闻中常提到的建筑机器人,也加深了对传统建筑行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的理解。”程思涵坦言,他还在清华大学马智亮教授的报告中对土木工程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马教授介绍了语言模型在建筑领域的无限可能,他建议进一步结合领域知识与数据驱动的方法,推动语言模型在建筑行业的全面应用,我意识到,随着数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土木工程将越来越依赖于智能化、自动化的解决方案,来应对日益复杂的工程挑战,这也将是我们土木研究生们将要努力钻研的新方向。”
“建筑业正走在以智能建造技术为方式、以数字化推动全面转型、以绿色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发展新时代,智能建造已成为世界建筑业发展的客观趋势。”南京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陆伟东介绍,该校也瞄准国家战略,紧跟社会发展需求,探索未来土木工程领域“低碳、高韧、智能”发展的新路径,“本次暑期学校希望能够引领学生探索“数智土木”前沿问题,激发学术兴趣,加深对建筑行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的理解。”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谢诗涵
通讯员 朱琳
2024年7月23日《交汇点新闻》:https://jhd.xhby.net/share-webui/detail/s669f1c9be4b0458dc38c1d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