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视角 >> 正文

〔江苏工人报〕“膜”小,乾坤大!

时间:2024-06-02 来源: 作者: 摄影: 编辑:赵蕾 上传:
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中查看。

“膜”小,乾坤大!

——记南京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仲兆祥

仲兆祥,南京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他长期从事功能膜材料与膜过程研究,在空气净化膜材料、环境功能纳米材料、空气污染物净化、新型水处理膜材料等领域成果丰硕,为生态环境治理和新冠疫情防控作出了突出贡献。

钻研“膜”,国家需求大于个人兴趣

博士毕业的仲兆祥在水处理研究方向已经小有成就。正当他准备继续在该领域大展拳脚之时,导师徐南平院士和邢卫红教授却建议他研究气体净化膜。当时国家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较低,企业自身的减排意识也很薄弱,大气污染形势日趋严峻。“将来国家一定需要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的专业人才。”仲兆祥深知,导师的建议基于他们对工业实践的前瞻性考虑。在跟导师深入沟通之后,他毅然接受了导师的建议,投身气体净化膜方向研究。

然而,刚进入气体净化膜领域,仲兆祥坐了整整5年的“冷板凳”。其间,他到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开展研究工作,抛开一切杂念,脚踏实地,潜心科研,努力研习国外先进的气体净化膜技术,在海外导师的指导下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工作。身在海外,心系祖国,尽管日常的科研工作十分繁忙,他仍积极抽出时间与国内相关研究领域的学者交流研讨,时刻关注着祖国气体净化膜方向的研究进展。

2012年,PM2.5污染事件引起全国人民对大气污染的高度关注,空气净化方向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对于这方面的人才需求日益迫切。仲兆祥意识到,此时正是祖国需要他的时候,在顺利完成海外科研课题后,他回到熟悉的南京工业大学,开启了新的科研之路。

归国后,仲兆祥便马不停蹄地投身到气体净化膜科研攻关一线,从事功能膜材料及其应用技术的开发研究。经过11年的科研攻关,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支持下,仲兆祥带领团队以高效气体净化膜材料为核心开发了系列高效气体净化膜成套装备,其中新型气体净化膜的设计、制备和工程应用项目被认定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双疏型膜材料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这一技术成果也得到了业内高度认可。迄今为止,团队已在中国石化、恒逸石化、京博石化等企业建成了100余项示范工程,仲兆祥也因此获得了2023年度“青山科技奖”。

目前从膜材料的制备到膜装备的设计,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产权体系,对专利技术形成了很好的保护。作为首届江苏省专利发明人奖的获得者,仲兆祥拥有有效国内专利86件,其中发明专利63件,拥有有效国(境)外专利8件,相关专利技术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等国家及省部级奖励3项。

应用“膜”,助力抗击新冠疫情

2019年12月底,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在1月29日南京市政府召开的防疫物资供应主题会议上,南京工业大学提出的采用膜材料替代熔喷布的思路得到认可,市政府要求立即开展攻关、尽快量产。已经在气体净化领域深耕多年的仲兆祥临危受命,带领团队坚定不移扛起重担,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研发出新型纳米蛛网仿生膜材料,可用于替代熔喷布。

材料问题解决了,但产业化放大过程需要相关大型仪器设备,高速公路当时已全部封闭,采购的设备辗转多条路径都难以到位。他四处协商沟通,手机常常是通话到没电,最终克服万难,顺利实现膜材料与口罩生产线的全面开工,成功攻克了可重复利用膜材料口罩的规模化生产难题,并在当年3月初实现了新型膜材料口罩的大规模量产。这种膜材料口罩无需加静电,过滤效率便可达99%,同时还能水洗和酒精消毒,使用次数可以达到10次以上,有效缓解了市场熔喷布供不应求的紧张局面。

疫情期间,仲兆祥所在的新型膜材料研发基地生产防疫口罩超过3000万只,有力支撑了江苏省疫情防控工作。他们还向意大利国家科学院、美国过滤协会、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等国际合作单位捐赠口罩,相关事迹被人民网、新华日报、科技日报等数十家媒体报道。

目前团队研发的纳米纤维膜材料可实现病毒拦截,但是被拦截的病毒在口罩或者膜材料的外表面仍存在二次传播的风险。为解决这一问题,他带领团队正积极研发新型抗菌抗病毒纳米纤维膜材料,在实现膜材料高效拦截微生物病原体的同时,还具备良好的抗菌抗病毒性能,消除病毒二次感染的风险。此项抗菌抗病毒的膜材料已经在个体防护、室内新风系统等多个应用场景开始推广运用。

传授“膜”,严谨治学育英才

仲兆祥深知,大学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作为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他始终以身作则,带领全院师生恪守学术规范,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坚持做培养学生成人成才的合格引路人。他总是勉励学生,要多跑企业,多参加创新创业大赛,把理想树立在蔚蓝的“苍穹之上”,把根基扎在深厚的“土壤之中”。他指导的学生曾多次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江苏省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南京市科技论坛、国家节能减排科技大赛、海峡两岸暨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比赛的特等奖、二等奖等奖励。

作为海外归国的博士生导师,仲兆祥还积极鼓励和支持课题组优秀研究生赴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的知名高校交流,让学生近距离感受世界一流高校的科学精神,培养他们对科学精神的向往和追求,并鼓励他们学成归来报效祖国。他培养的多位研究生进入国内外知名高校深造,如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南京大学等学校,多名学生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工作。正是由于“一丝不苟、诚心善教、甘为人梯”的育人理念,他也先后获得了南京工业大学“教书育人竞赛先进个人”、南京工业大学集团奖教金,还多次获得本科毕业生论文“优秀指导老师”和“南京工业大学精英九思奖”等奖励。

“膜”的应用范围和前景“上天入地滤空气”。“膜”小,乾坤大。仲兆祥始终坚定“国家需求高于个人兴趣”的信念,保持科研工作者严谨认真、谦虚谨慎的精神和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用实际行动向社会展现了一名归国科技工作者热烈赤诚的爱国精神、求是创新的科学精神和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瞄准科技发展前沿和国家长远发展的需要,在“膜”的世界里遨游,一“膜”到底,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2024年5月30日《江苏工人报》第3版:http://jsgrb.com/article/content.html?key=6657c8364c2ed379098b456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