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视角 >> 正文

〔南京日报〕全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时间:2024-01-25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 摄影: 编辑:韩子旭 上传:
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中查看。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集体采写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连日来,出席江苏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的南京代表团代表、出席江苏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在宁政协委员,围绕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南京元素”,聚焦科技创新、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改革开放等展开热议,并结合各自工作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大家纷纷表示,成就源于奋斗,将锚定目标、奋发进取,全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推动全省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行稳致远。

深入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报告原声】

支持紫金山实验室承担移动信息网络等更多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太湖和钟山实验室纳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

推动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质量引领性发展,加强环太湖、南京、徐州“三大科创圈”建设;

推进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宁杭生态经济带、G60科创走廊、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发展基地建设。

【南京实践】

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全球排名升至第6位,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居全国第4位。紫金山实验室建立业界首个6G综合实验室,10家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累计达23家、占全省近四分之三。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万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2.3万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7家、总量达到213家。

【代表委员热议】

高校和科研院所是重大科技创新的策源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

省人大代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学院副教授林玮建议,进一步推进省内创新资源的开放和共享,并通过政策激励、文化塑造和教育培训等途径,促进地方政府、企业与大学之间的沟通与合作,确保研究型大学产出的创新知识、技术和人才能够被地区内企业有效吸收转化。同时,发挥各个高校的科技资源优势,构建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再到技术开发的完整创新链条,形成覆盖创意产生、产品研发、市场转化的全流程创新体系。

省政协委员、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王冀宁认为,强化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进一步深度融合,是实现“制造”向“智造”转变的关键,更是制造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他建议,强化数字共享平台与制造业融合发展间联动性,打造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深入融合的培育基地。

省政协委员、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谢婧婧建议,谋划实施更多有影响力带动力的科技项目,增强对各类人才的吸引力;搭建更多优质创新平台,为人才项目争取和发展创造更加实惠条件;着力培育各类各层级人才,进一步打通领军人才、创新团队、青年人才、卓越工程师、技能人才等的发展通道。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成果转化的生力军。

省政协委员、南京巨鲨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卫说,高校、科研院所、央企、国企和民营企业的融合效应一旦产生,更能催生一大批具有领先技术的高科技企业。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制造业的未来发展将更加倚重科技创新。希望南京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优化营商环境,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进一步提升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

“科创要坚持钉钉子精神,研发要集约,要引入国际成熟的评价体系,根据评价给予支持投入。”省人大代表、江苏省通信服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殷鹏说,算力作为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已成为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关键基础底座。在算力技术创新方面,要加大对量子计算、类脑计算的研发投入,加快各类异构算力技术更新迭代,以便快速、精准、安全地服务各行各业,更好巩固江苏制造业大省的地位,助力全国经济发展。在建立公共异构算力资源服务平台方面,要深度融合AI算法与AI应用,促进算力资源协调和需求的精准匹配,统筹算力资源调配。

着力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

【报告原声】

积极打造南京都市圈、淮海经济区、苏锡常都市圈,深入推动宁镇扬一体化发展;

深化宁锡常接合片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改革探索;

开工建设南京北站枢纽等项目;

加快推进北沿江高铁、通苏嘉甬高铁、宁淮城际铁路、海太长江隧道、常泰长江大桥等在建项目,建成沪苏湖铁路江苏段、龙潭长江大桥等工程,加快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三期前期工作。

【南京实践】

新生圩长江大桥主桥合龙,建宁路长江隧道双线贯通,沪宁沿江高铁开通运营,晓庄互通立交建成通车,地铁7号线南段投入运营,5号线江宁段不载客试运行,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460公里。新增省级特色田园乡村16个,列入国家和省名录传统村落10个。

【代表委员热议】

重大基础设施是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

省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刘加平建议,围绕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品质,加强基础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培养和引进高品质、多层次的技能人才队伍。

“打造以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为主的区域航空枢纽,既要做足长三角城市群主要国际机场的开放文章,又要不断优化提升国内区域枢纽的融通功能,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省政协委员刘红军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将“加快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三期前期工作”,让他对南京航空枢纽建设充满期待。

刘红军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协同推进,解决南京禄口国际机场航班时刻瓶颈问题;牢固树立全省通盘意识,借助机场集团一体化优势,实现苏北、苏中、苏南分工协作、优势互补、资源统一配置,集全省之力支持打造以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为主的区域航空枢纽;不断加快建设以机场为核心的综合交通枢纽,积极推动枢纽机场与高铁、城轨等交通运输方式深度融合,提升集疏运效率。

努力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

【报告原声】

认真落实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

促进中欧班列、洲际客货运航线扩面提效;

支持南京江北新区提升发展能级;

扎实开展江苏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三年行动。

【南京实践】

深化“一带一路”交汇点重要枢纽城市建设,中欧班列开行量增长19.3%、增速全省第一。11项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成果获得全国推广或入选最佳案例。

【代表委员热议】

改革开放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江苏在全国对外开放格局中地位独特,集聚天时、地利、人和优势,但在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构建、重大开放平台能级提升等方面还存在短板。”省政协委员、民革江苏省委会专职副主委奚爱国建议,加快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持续深化投资、贸易、金融、创新等对外开放重点领域体制机制改革,着力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构建江苏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主动对标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形成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规范透明的基本制度体系。同时,加快建设高能级江苏开放平台,实施江苏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主动对接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积极承担国家对外开放先行先试任务,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合作。

“制度创新是自贸试验区的核心任务,也是获批自贸试验区带来的关键变量。”省政协委员、省商务厅副厅长倪海清认为,江苏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需要突破发展思维的瓶颈,牢固确立自贸试验区“国家试验田”的战略定位。他建议,建立“五自由一便利”为核心的制度型开放体系作为基础工程抓牢抓实。深入开展对标找差,系统梳理制度建设、功能平台、人才资源、监管能力、协同体系等方面的短板弱项,组织一场改革攻坚战,排出改进的时间表和责任清单。在总结我省前期探索经验的基础上,重点在引领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探索构建跨境数据管理新模式、对接“边境后”规则等方面主动先行先试,积极承接国家试点后续扩容和制度复制推广。

记者 邹伟 余梦娇 余梦迪 李花

2024年1月25日《南京日报》1版:http://202.119.242.16:8080/system/login.j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