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我们来了!”当张智浩在三方协议上郑重地签下自己的名字时,两三个月以来因亲友的不解带来的焦虑和自我怀疑终于在那一刻得到释放,他的眼眸中闪烁着希望,那是看到妻子面对巨大压力时仍相信自己,和自己一起勇闯祖国西部疆域的欣喜,是看到自己始终坚持心中梦想,即将在西部大展宏图的欢愉。
张智浩,江苏徐州人,2023年年底刚从南京工业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博士毕业,即将赴新疆中石油克拉玛依石化分公司工作。徐晓晴,江苏苏州人,两年前从南京工业大学药学院硕士毕业后留宁工作,作为张智浩的妻子毅然选择辞职,同丈夫一起去克拉玛依开启崭新的职业生涯……
“相遇”新疆
只一眼便是万年
“凉州城上春风悠,苍茫武威一水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苍茫壮阔的天山风景,多年来一直盘旋在张智浩的脑海里。2023年9月初,一则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的招聘公告一下子触发了张智浩的情思,虽然已经拿到南京苏美达、苏州康辉新材料和浙江氟化公司等企业的意向录用通知,但是心中对西部的向往猛地把他“推”了出去,他毫不犹豫地投了一份简历,将目标单位选定“新疆中石油克拉玛依石化分公司技术研发岗”。
“当时,也没有把投递简历的事告诉妻子,毕竟还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应聘上。”很快,张智浩就收到了克拉玛依石化分公司人事领导的电话,对方想确认下他的应聘意向。接电话时,妻子徐晓晴正在身旁,“原以为有点不太现实,毕竟八字还没一撇,所以也没多想。”然而,克拉玛依石化分公司快节奏的招聘进程“迫使”夫妻俩不得不快速地做出人生的重要决定。
十天之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分公司来南工大现场宣讲招聘,学校的博雅堂外人流如织,现场面试节奏很快,但张智浩却感受到了来自分公司领导的特别关注。“他们大概跟我聊了一个小时,对自家公司的明星产品如数家珍,对我的有机催化研究方向的能力素质很是认同。”自此之后,张智浩赴疆工作的想法越发越坚定,可内心则是又欣喜又担忧。欣喜于可以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和地方工作,担忧于可能会面临完全不一样的环境和来自家人的不理解。
妻子徐晓晴纠结了,一边是已经熟悉的城市和环境、稳定的工作以及可以相互照顾的家人朋友们,一边是老公热爱的工作和想要打拼的地方。在反复的思想斗争和充分的准备后,她毅然决定辞去在南京的工作,随丈夫一起去西部工作、生活。
选择西行
带着骨子里的情结和热爱
去年十月底,张智浩只身前往克拉玛依石化分公司,提前实地了解今后的工作环境。站在克拉玛依石化公司石油生产加工基地,张智浩看到无数台磕头机在一望无边的盐碱地中不停地运转,深受震撼。他想到了从长辈们口中听过的关于爷爷、大叔和大伯曾经在西部边疆的奋斗岁月;想到了自己一直以来想要去做的事:要在广阔的西部大展身手,把有机催化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我是听着爷爷的故事长大的。”虽然张智浩8岁时,爷爷就离世了,但关于爷爷的故事一直伴随着他长大。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张智浩的爷爷临危受命,成为首批援藏干部。“听爸爸说,爷爷在西藏一直工作了十余年,直到有一次突发心梗被送去北京治疗后,才回老家徐州休养,也再没能回到那个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张智浩的言语中充满着对爷爷的敬意,“我的大伯和大舅也曾赴甘肃参军援建西北,或许正是父辈把自由和勇敢的性格刻在了我的骨子里,让我对西部就业充满着向往和执着吧。”
改革开放以来,在广阔的中国西部,石油行业经历了拓荒式的创业之路,正走向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征途。张智浩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自打2014年进入南工大以来,他就深受学校科研产业化理念和实践的影响,同课题组的师哥们也多半选择了去大型化工企业工作,这一次,他希望可以把能量和热爱接续传递下去,并发挥到最大。
“我的恩师李振江和师母何军不惑之年从新疆来到南京重新开启一番事业,我才二十几岁,没有理由放弃去闯一闯的念头。”是李老师终身学习的精神和对事业的热爱,在张智浩的心中潜移默化地种下了一颗不畏困难的种子。李老师曾说:“我们要发挥自己作为工科学生的优势,国家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这让张智浩暗暗下定决心,不再犹豫。他深知,面对即将从事的石油技术研发工作,面对即将到来的新环境,挑战无处不在,但他更坚信“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谋划“疆”来
夫妇携手同心绘蓝图
“那边的生活环境完全不一样”“东部的发展机会更多”“没有亲友在身边无依无靠”……当张智浩把这个决定告诉家人和好友时,无一例外地收到了他们的不解和劝服。为了打消亲友的顾虑,也为了更加坚定自己的决定,更为了减轻自己的后顾之忧,夫妻俩做了充分的准备和谋划。虽然诗中说“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但徐晓晴却不打无准备的仗。她提前通过网络等各种途径了解克拉玛依市的点滴,了解到这里有两所三甲医院,作为药学专业的她,或许可以试着去应聘一下;她也了解到,克拉玛依市有70%以上的汉族移民,他们都能适应西部的生活,相信自己也可以很快适应。而最能给她信心和勇气的还是与丈夫张智浩近十年来的相伴中彼此之间的爱与信任。
2014年9月,徐晓晴和张智浩成为南京工业大学本科新生,在药学院成了同学。2015年彼此吸引成为情侣,他们一起学习、相互促进,于2019年领证结婚。身为“学霸”的徐晓晴成功保研至本校继续攻读硕士,张智浩也在徐晓晴的鼓励和陪伴下,考上了本校的研究生,并选择了硕博连读。“智浩读博的日子很艰苦,实验结果以年计算,埋首实验以星辰为伴,疫情封闭化管理期间,我们俩更是只能隔着学校围墙,一起吃饭、聊天。”想到一起奋斗的过往,徐晓晴很心疼,也很感动,于是她选择一如既往地选择相信丈夫,选择陪他去闯一闯,“一开始,我也不理解,但是后来我觉得,真正敢去想、敢去做的人屈指可数,既然他能迈出这一步,为什么我不能?我从他的坚定中也坚定了我的坚定。”
这一点也让张智浩深为感动。在克拉玛依之行中,看着眼前干净的城市、并不拥挤的道路和有序的社会环境,他仿佛回到了小时候一直生活的小县城。“跟老家很像,印象很好,没有一点失落的感觉。”公司的工作区域和实验室又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这里与学校的学习环境十分相似。”
2024年1月18日,张智浩所在的课题组还为此准备了欢送会,看到两人的坚定,亲友们的担忧化为祝福和羡慕,化作推着他们继续向前的无限动力。参加完欢送会,张智浩决定农历新年后提前去单位报到,徐晓晴也将参加一家克拉玛依用人单位的线下面试。“新疆作为‘一带一路’的桥头堡,国家战略前沿的排头兵,是一个有志青年能够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这对青年伉俪表示,去祖国需要的地方,是每个青年的使命,也是学校一直以来倡导师生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生动实践,“作为工科院校毕业生,将这里作为人生的新起点,我们感到很荣幸,我们要将无悔的青春在天山南北绽放出绚丽之花。”
通讯员 朱琳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谢诗涵
编辑:程晓琳
2024年1月21日《新华日报·交汇点》:https://jhd.xhby.net/share-webui/detail/s65acd2d6e4b008239c0d2f5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