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视角 >> 正文

〔江苏科技报〕专家齐聚,共话竹木建筑未来

时间:2024-01-16 来源:江苏科技报 作者:岳孔谢雅文 摄影: 编辑:王小轩 上传:
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中查看。

本报讯(通讯员岳孔谢雅文)近日,第二届竹木结构国际学术研讨会暨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竹木结构专业委员会2023年度高峰论坛在南京工业大学召开。300余名国内外专家学者交流研讨现代竹木结构的研究成果和学科前沿问题,共话竹木建筑未来发展。

绿色建筑是世界建筑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推进绿色建筑发展,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重要体现。“竹木结构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使用传统,是我国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民群众对住宅、办公建筑要求日益提高的时代背景下,竹木结构因其独特的艺术性、文化内涵和绿色环保等特点而广受欢迎。”省住建厅总工程师路宏伟介绍。

“中国古建筑减隔震技术是世界典范。”故宫博物院周乾研究员基于故宫文物保护和传承的需求,对故宫建筑群的抗震分析方法开展了系统研究,他表示,“太和殿连接、梁架和三台的模拟方法和抗震机理,展现中国减隔震技术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祝恩淳通过开展木构件抗弯蠕变试验和可靠度分析,建立了不同荷载组合下的功能函数,开展了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受弯木构件的可靠度分析。”南工大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杨会峰说,“中国木结构标准在可靠度等方面,与欧美标准还存在一定差异,开展可靠度相关研究意义重大。”

“南京林业大学黄东升教授提出的内聚模型揭示了木材劈裂的机理,可以有效应用于木材开裂的检测、模拟正交胶合木滚剪、预测受弯和压弯木构件承载力。”南工大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岳孔对此研究表示赞同,“该模型应用范围广泛,预测精确,可以有效预防木结构的劈裂。”

“竹木构件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从材料的制造、使用、废弃直到再循环利用均具备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共存性,有利于我国稳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秘书长卢红标介绍,会议旨在进一步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推动我省竹木结构事业的更高层次发展,为我省碳达峰贡献更大力量。

“南京工业大学木结构研究团队由已故教授刘伟庆创立,团队承担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在内的各类基金项目100余项。”南京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陆伟东介绍,南工大在木结构方面的研究基础较深,团队科研成果在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一等奖项目江苏省第十届园艺博览会主展馆、江苏溧水康复医院、99米跨度的滨州飞虹桥等100余项重要工程中获得大量应用。

2024年1月12日《江苏科技报》第03版:http://www.jskjb.com:8081/xpaper/news/120418/132050/144990-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