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视角 >> 正文

〔新华日报·交汇点〕战争文学与文化国际学术高端论坛在宁举行

时间:2023-10-31 来源:新华日报•交汇点 作者:杨丽 摄影: 编辑:王小轩 上传:
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中查看。

交汇点讯 10月28日,战争文学与文化国际学术高端论坛在南京举行。本次论坛由省社科联主办,南京工业大学与湘潭大学共同承办。来自南丹麦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南京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的150多名专家学者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阈下的战争文学研究”主题,共同探讨新时代战争文学与文化研究的新理念、新思路和时代意义。开幕式由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刘西忠主持。

南京工业大学校长蒋军成在致辞中介绍了学校的办学历程和学科特色。他表示,战争文学与文化研究具有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特征,发挥着自身独特的文化传播、对话、融合功能,是观察当今世界各国民族认同、共同体想象、社会阶层结构转变、经济与科技发展和政治变革的重要窗口,对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人类命运的深度关切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将以此次高端论坛为契机,进一步与兄弟高校、各位专家学者加强合作,深化学术交流,探寻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文化与价值认同的最大公约数,为多语种、跨学科、多方位交流互动搭建平台,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湘潭大学副校长刘建平在视频致辞中以讲故事的方式,简要回溯了65年的办学史。他表示,文学是反映战争的一种艺术手段。战争文学关照的是在极端状况下,人类的生存境遇与命运、和平与发展。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格局多极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但是世界仍不太平,各种导致世界冲突和不稳定的因素不断出现。在此背景之下,本次论坛及各位专家共同探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阈下的战争文学与文化意义重大,既有利于警示和启迪人类社会,更对21世纪的我们,该确立何种世界观和价值观来应对局部战争所带来的危机有着重要的意义。

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新科在致辞中表示,在地缘冲突、逆全球化思潮抬头的今天,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阈下进一步拓展战争文学与文化研究的深度与广度,迫切需要中外学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一是要继续深入对战争文学作品的收集整理与解读,在文本研究的基础上,厘清文学发展与文化演进之间的联系,发掘战争文学的学理意义与时代价值;二是要不断加强对东西方战争文学叙事描写的比较研究,以更高的站位、更为宏阔的视野,深刻解析战争文学对当今国际新秩序形成与构建的影响;三是要在新媒体格局下,进一步丰富战争文学的研究范式与方法,将文学创作融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创造中,让更多记录英雄、塑造英雄的精品力作在互联网数字化的文化环境中走向世界,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开辟更为广阔的空间;四是要加强战争文学研究的跨院校跨区域跨国别的交流与合作。

在主旨报告环节,张新科围绕“战地黄花分外香——战争中的英雄文化”主题展开交流。他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英雄是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典范。而英雄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其英雄共同的历史认同、价值认同、情感认同,是孕育英雄、激发英雄文化与爱国主义精神,凝聚民族感情与国家意志不可或缺的历史文化与内生力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以自己创作的《苍茫大地》《山河传》《鏖战》三部著作的主人公原型许包野、杨靖宇、刘君湘的故事展开细致讲述,引发现场专家学者的共鸣。他表示,以许包野、杨靖宇、刘君湘为代表的英雄群体,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壮丽诗篇。如今英雄们虽已远去,但英雄的精神文化必将永存人民心间。

国防科技大学教授、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胡亚敏以“世界战争文学研究里的中国与世界”为题作学术交流。她认为,迄今为止大多数所谓的“世界文学”仍是西方的产物,世界战争文学同样如此。真正的“世界战争文学”不仅包括欧美等西方战争文学,还包括亚、非、拉各国的战争文学,相关研究需要突出世界战争文学的开放性、丰富性和差异性,强调不同国家与民族战争文学的互动与交流。同时,在进行世界战争文学研究时,需要更加客观地认识西方文化的现代性,运用中国文化中的协和与大同精神,将中国战争智慧中对“和”的追求作为审视世界战争文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思考如何站在“世界”的角度上,以最大合理性去探寻和平之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而为人类和平贡献中国智慧。

在视频连线中,湘潭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教授胡强深入解读了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格林创作的《恐怖部》这部小说。《恐怖部》以二战时期遭受德军空袭的伦敦为背景,以发生在英国本土的恐怖活动为线索,描写了身不由己的小人物阿瑟·罗在动荡时代中的命运变迁。小说第二部名为《幸福的人》,“幸福”一词体现出浓厚的反讽意味,折射出“幸福”一词在特定历史语境中所包含的伦理张力。从时代变迁的角度而言,主人公阿瑟·罗的“幸”与“不幸”体现了普通民众对恐怖与暴力的精神感受和集体记忆。格林通过这个关于战争与遗忘的故事表达了对命运的社会批判和哲学思考。

南京工业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院长陈世华围绕“明治维新后日本战争文学书写研究”主题作交流。他指出,明治维新同时开启了日本“富国强兵”和对外侵略的过程,战争文学也随之而生。他通过梳理明治维新后日本战争文学作品脉络以及创作范式衍变,给青年学者带来启示。

南丹麦大学比较文学教授安德斯·恩伯格-彼德森在线上的分享中,从文体学和类型学的理论视角研究了战争文学的小说类型。他聚焦新世纪以来的美国战争小说文本,在分析“有用的小说”和“虚构的情报”等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国家安全小说”这一新兴文学类型建构的可能性,探讨如何将文学与政策和军事战略相融合,并尝试评估这一文学类型对国家和全球安全的当前和未来影响。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英语文学系教授奈尔·拉姆齐在主旨报告中,围绕“生物诗学与战争文学的野蛮本体论”主题展开交流。他将战争文学研究置入生物诗学的研究视野,围绕“生物政治”这一概念,分析了生物诗学与未驯服的或野蛮的生命本体论之间错综复杂的纠缠关系,指出了战争文学所呈现出的野蛮本体论,以及人类作为生物被管理、或被引导进行自我管理的技术。

大会分6个专题分论坛,并同时开设3个研究生论坛,围绕“战争文学创作范式研究”“战争记忆、共同体及战争教训传承研究”“战争、民族与文学研究”“战争、创伤、社会与文学研究”“战争文学作品研究”等专题展开论辩。南京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吴胜红作大会闭幕致辞。(记者 杨丽 照片由南京工业大学供图)

2023年10月28日《新华日报•交汇点》:https://jhd.xhby.net/share-webui/detail/s653d189ce4b002a29c875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