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视角 >> 正文

〔新华日报·交汇点〕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这所高校学子用双手打造“种植基地”

时间:2022-05-07 来源:新华日报·交汇点 作者:马慧子 摄影: 编辑:王小轩 上传:
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中查看。

交汇点讯 种植土翻耕、播种育苗、发酵生物肥、采集样本到实验室观察……每周三下午,南京工业大学食品与轻工学院各年级学生都会在自己打造的“种植基地”里劳作,体验劳动者的充实与快乐。

这片位于南工大象山苑学生生活区边的土坡,是食品与轻工学院建设“食农食育”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为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学院以此为基地带领学生应用专业所学从事生产性劳动实践,进行草药、果蔬、鲜花种植、开展科学对比实验、运用生物技术和微生物菌剂进行土壤的改良和测试。

“我们自己种的郁金香开花了,虽然受土壤条件、肥料供应等因素的限制,花的颜色、形状都不是太好,但是自己种的感觉就是最美的。”提及种植在基地的一草一木,轻化2102班的王芮显得格外高兴。看到学院发布了“食农食育”这门课程,轻化2101班的梁国庆毫不犹豫地报了名。“第一次选修劳动教育实践课,没想到这么有意思!带上胶皮手套,干起活来根本忘记了时间,尤其是流汗后,总能在疲惫和充实之间体会劳动的满足。”

“本来这里是一片占地约200平方的土坡,经过学生几个月的劳动,目前呈现三个阶梯的种植区。”南工大食品与轻工学院教师马慧子介绍,第一阶梯计划将这里建设成学生研学区,第二阶梯计划建设成中药种植区,第三阶梯计划建设成果蔬种植区。“未来,等到种植基地作物成熟,学生们也会向自己的师兄、师姐一样酿制枸杞果酒、制备果蔬花青素、研究助农菌剂等等,不同的是,所有的原材料将来自学生自己的‘种植基地’。”

“甜瓜种子清洗、晾晒、催芽后再播种,可以提高存活率”“秧苗种下去,水要浇透,这叫‘定根水’”“试试在叶子上喷一点我们学院研发的聚谷氨酸来抗旱抗逆”……学生们不仅从园林绿化科的刘师傅那里学到了不少种植技巧,还将学院研发的微生物菌剂应用到实践中。“可以在校内拥有一个与学科、专业密切相关的种植基地,真是一个很棒的福利。每周三,这里不仅是劳动基地,也是大家在学业压力之外调节放松、开展学习研讨的好场所。”食品类2102班的李佳屿说。

记者了解到,南京工业大学食品与轻工学院以劳动教育实践开展为契机,聘请了一批包含专业教师、校外专家、园林工人、专职辅导员在内的实践指导教师,带领学生用双手打造“以美育人”的“美学园”、“以劳育人”的“产学园”和“以研育人”的“科创园”,在劳动教育的基础上,融入思政教育,开展实践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志愿服务教育,实现“多育并举”。“此次‘食农食育’劳动教育实践就是学院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创新实践,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让人才培养更能服务经济发展和国家需要。”南京工业大学食品与轻工学院院长胡永红说。

“其实不论未来建设的模样如何,当前这片基地已然成为学院学生的劳动基地和精神花园。”相关负责老师感慨。自基地建设以来,学院已经累计开展十余次实践课程,一批热爱食品科学的学生累计劳动近80小时,面向学校教职工免费供应了一批新鲜蔬菜。未来,学院还将进一步将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将科研产品用到田地里,将论文写作带到基地来,把专业所学应用到医药的研发、生产,食品的生产、加工,农业的种植、改善等多个方面,培养大学生强农兴农的使命感和爱农知农的责任感,既要将种植的种子撒进地里,也要将“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种子撒进学生心里。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谢诗涵

通讯员 马慧子

2022年5月7日《新华日报·交汇点》:https://jnews.xhby.net/v3/waparticles/7fda002d5708436da67a57947ffc4b06/0/443DhzmfQGWQAQdW/1&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