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市正按照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要求,针对科教资源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足这一问题,大力构建科技创业载体,完善孵化环境,形成依托科研成果、科技人才和科研院所创业的发展新局面。
为了强化机制协同,加速科研成果转化,行业骨干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产业技术研发平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企业科技园,建立科研设施开放共享运行机制,推进科技资源向社会开放,为各类主体提供创新支持服务。位于浦口区万寿路的南京工大科技产业,在积极响应省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同时,充分整合政府、高校、园区、企业等各方资源,破解高校院所创新资源与市场应用脱节的难题,鼓励并支持入园企业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进行科技创新,并通过全流程、针对性强的保姆式服务,助推入园企业实现做大做强的梦想。
社区化配置,
助入驻企业快速成长
为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我市积极发挥政府的规划引导职能,把城市空间优化与科技产业空间拓展有机结合起来,立足区域特色,统筹规划建设各类创新载体,引导创新要素集聚。整合“政产学研资介”各方优势的南京工大科技产业园,充分发挥民营资本机制灵活、信息敏锐、效率优先等特点,紧密围绕市场化需求推进园区硬件建设、企业引进等工作,园区建设规模迅速推进到10万平方米,入园企业达到80多家。
自开建以来,南京工大科技产业园一方面不断完善自身硬件条件,建设适合入园企业的办公楼、研发楼等设施,全面满足企业的工作需求;另一方面,园区还积极打造花园式办公环境,配套建设了人才公寓、商务会所、培训中心等设施,满足园区人才的休闲需求。为了方便员工上下班,园区提供统一的饮食、住宿和交通班车服务,并斥资引进IC一卡通系统,作为在园区门禁、消费等处之用,提升了管理水平,也为园区人才营造了更加安全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
未来园区还将进一步提升载体服务能力,建设1幢建筑面积近3万平方米的科技研发大楼,配套建设各项硬件服务平台;还将新建2幢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的专家公寓,采用酒店式公寓管理模式,让人才在园住得更加舒适安心;园区将打造一处具有文化气息的小型专业图书阅览中心,以及具有跑步机、多功能训练机等运动健身器材的体育健身会所,为园区企业提供更加尊贵、高档、贴心的服务。
保姆式服务,
让创新创业良性循环
我市在产业集中度较高的科技园区,分类建设实体化运行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面向各类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技术支持。南京工大科技产业园作为我市首批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代表,一直将提升入驻科技企业创新能力视作核心使命,通过一站式保姆式服务,激发企业创新活力,节省企业运营成本。
园区从对接社会专业中介机构逐步过渡到部分或全部替代机构服务职能,直接参与到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密切接合企业的发展步伐,针对企业阶段需求点整合提供相关专业化服务。产业园除了代办企业从工商税务注册、环境评价、节能评估等一系列行政审批手续外,还积极协助企业申报相关资质产品认定、申报项目资金、申请政策支持等政府扶持项目。园区与金融界、法律界、社会团体、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等中介服务机构合作,以讲座、沙龙、研讨会、培训会、登门服务等多种形式,为入园企业和人才提供实质性的增值服务内容。
随着园区发展进入成熟阶段,孵化企业的数量、质量不断增长,园区将建立一支专职服务队伍,打造 “企业展示交易与服务中心”,引进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企业管理咨询机构、金融机构等专业中介力量,以驻园办公的方式为企业开展服务,实现长期追踪、上门洽谈、定人定点的保姆式服务模式,充分满足入驻企业的个性化服务需求。
2013年6月9日《江苏商报》第A09版:http://jssb.njnews.cn/html/2013-06/09/content_14540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