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暑假又近了,眼下很多学生都在张罗着暑期支教的项目。“去支教可以拿到实践证书,以后保研或是找工作也有优势。”在记者近些天的随机采访中,很多有支教想法的学生却是“别有用心”。
“短期支教,就当成是去旅游”,这样的现状在高校中日渐普遍。是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去参与支教?大学生支教到底对山区孩子有没有帮助?这种旅游式的短期支教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现状
暑假短期支教的报名很火爆
想借支教
去旅游请别来“坑爹”
最近,南京大学山月支教社团贴出了5个暑期支教项目,需50多人的支教活动吸引来了近百位同学报名。社团人员告诉记者:“支教生活常常常会半个月都不能洗澡,而且扣去来回时间,能陪伴孩子们的时间并不多。我们能做的,就是带着一颗真诚的心去尽可能地去教会他们一些生活经验、技能。”南医大新一轮的暑假支教,报名也很火爆。南医大支协会长表示,今年社团将去徐州和宁夏两地支教。想去支教的同学可以联系社团,或关注社团的人人主页。
南医大的蒋同学利用寒假10天时间,和其他高校同学一同参加了四川省绵阳县两河镇高团村的支教活动。他们每天给孩子们上课5个小时,向留守儿童教授急救知识、太极拳、音乐、手语等相关课程,同时还辅导孩子的寒假作业。
南工大每年寒暑假都会有学生前往贫困山区进行支教,并且会带去书籍和学习用品。英语沙龙、趣味数学等,一直是同学们带去的精品课程,此外,同学们带去的法律知识讲座、生理卫生讲座、印象·北京 南京 上海等讲座也深受孩子们的欢迎。为了提高同学们的积极性,还会开办一些小活动,并且发放一些奖品。
今年1月20日到2月28日,南京体育学院11届民表系健美操专业的李蕴馨同学通过面试后,只身一人飞往印度,开启了她的国外支教之路。李蕴馨说,这40天里,她参加了当地NGO举办的贫困儿童绘画节活动、协助PARUL大学做市场调查并亲身经历了PARUL大学的科技节活动。她说:“出国后才发现支教其实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
“就当旅游去,那里风景很好,还能深入了解少数民族文化。”“可以拿到志愿者证书,还能帮我的简历镀金。”有些同学支教抱有这样的想法,不过不少学校表示,他们对支教的志愿者都有严格审核。
药大的“爱之光”公益暑期支教团队,以“启梦·感恩”为宗旨,从2008年发起,迄今传承5年了。“爱之光”负责人张国告诉记者,每年暑期都会招募30多名志愿者一起前往贵州省录塘小学和洪平小学进行为期一月的支教活动。
在审核志愿者时,要进行两轮面试,最主要的还是看他们对支教活动的态度和想法,此外,支教之前,所有志愿者必须接受培训,包括如何辅导孩子,如何与当地家长村民的沟通,突发小事故的急救措施等。“并不是说读到大学了就能自信过头地教育小学生初中生了,我们虽然有知识可是却没有系统的教育方式,如果非要教授正课目那反而会扰乱他们的教学模式,而且我们的支教也只是短期的,不能说凭着自己的想法教一个月,然后走了让当地老师收拾烂摊子吧,那反而是添乱了。”
“没有真正到支教地区不一定对当地的艰苦生活有很清楚的认识,不否认在别的支教团队中会有个别成员吃不了苦临阵脱逃,但可以自豪的说在‘爱之光’从无一人做逃兵,大家都尽心尽力的圆满完成支教活动,这和这些培训是分不开的。”此外,“爱之光”还组织了运动会,联系镇里卫生所进行“乡村义诊”等活动。
非专业的教学影响当地教育
近期一篇《叔叔阿姨,我们不希望你们来支教!》的博文在网上广为传播,文章以一个孩子的口吻讲述了“旅游式”支教给贫困地区的孩子带来的困扰。实际上,这样的支教非但没有给他们带来先进的学习方法和知识,反而打破了他们宁静的生活,破坏了当地的环境,影响了学校原有的教学计划。
该博文称:“开始的时候,我们单纯的以为,你们会和那些‘三支一扶’的叔叔阿姨一样,至少能呆三年;后来的一天晚上,校长说明天就不用来了,他们的支教生活结束了。”“开始的时候,我们从你们扔在校园走廊上的矿泉水瓶子上知道了水是有区别的,原来纯净也是一种享受。”“我们开始想,名牌大学的高才生怎么就没有我们这边一个小小的职业院校的一月300元雇的姐姐教书教得实在些呢?”“后来,县上某局的小车来接你们走了,据说是带你们去我们这里小有名气的风景点看景色去了,据说晚上你们在县上小有名气的酒店里吃了顿很不合胃口的大餐,连句‘谢谢’也没有说就走了……”
南师大的辅导员陈老师说,虽然大学生支教缓解了地方学校的教学压力,但是也带来了很多问题,比如志愿者教学经验缺乏,无法把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一些志愿者不好的生活习惯行为影响了学生,导致学生盲目模仿;这些志愿者的支教只有一两周的时间,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就离开了,本土老师却要用很长时间去安抚学生,让他们回到原本的学习状态。支教的志愿者最好能坚持一年以上,作用才会显著,当下的很多支教行为被赋予了行政色彩,成为一些大学生获得奖励的条件,所以学生支教的动机需要探究。一个新老师到新环境中去,带来新知识、新观念、新气象,可是他们一个月或者半年就离开了,离开之后学生的学习产生断裂,把如何弥合的问题留给了当地老师。此外,很多志愿者没有经过完整的培训,带给学生们的是五花八门的教学方法,没有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展开教学,这些都是问题。
2013年4月25日《东方卫报》:http://dfwb.njnews.cn/html/2013-04/25/content_14264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