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体育部认真按照学校领导对体育工作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学校体育工作,注意发挥教职工个人优势和特长,积极打造活力团队,共同为学校体育教育与教学扎实而努力工作。面对教师队伍人手不足、教学任务繁重的实际,采取协同创新模式,不断探索团队建设有效途径,促进学校体育事业发展。
教练员团队建设。通过公开竞聘办法,组建了校常设运动队和高水平运动队。全体教练员在迎接省第十七届、第十八届运动会(高校部)比赛及全国第九届大运会等全国性比赛中,放弃了许多节假日甚至整个暑假,坚持做到每周3-5次训练。同时,加强对运动员教育引导,坚持严格要求与热情关心相结合,引导队员正确地处理好训练、比赛与文化学习关系,做到两不误、两促进。队员中多位获得免试入学研究生资格,有人考取了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这些年,我校竞技体育成绩有了历史性突破,争取了许多荣誉。
重大赛事开幕式团队建设。他们是一群老中青搭配较好的队伍,每逢学校承办重要体育赛事或一年一度的校运动会,会提前半年着手进行开幕式表演的总体策划,从表演主题内容、表演形式、演员规模、服装设计和道具制作、音乐配制等作周密思考。同时,为充分地发挥广大青年学生创造性和主动性,先期举行了全校性体育创意大赛、舞龙舞狮精英赛和武术精英大赛等,从中发掘和选择学生主创的优秀作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积极性,实现体育实践育人目的。在开幕式表演培训中,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敬业爱岗、集体荣誉感、吃苦耐劳等品质,具有其它课程无法比拟的优势,参与表演的同学从开始被动参与,到后来的主动积极,再到表演成功后的喜悦和荣耀,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心理体验。多年来,重大赛事开幕式表演已经成为我校特色体育文化,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媒体频繁的报道,提升了学校美誉度。
群体活动组织与管理团队建设。培养大学生的运动习惯和运动兴趣,不能只停留在每周二节的体育课上,应从课内到课外的拓展,构建“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育与教学”新模式,是体育人一直不断追求的目标。先后制定了《学生早锻炼和课外活动管理制度》、《体育部教师联系学院制度和体育社团指导教师制度》,建立和完善了校、院两级体育网络。紧紧抓住了2009年教育部开展的“全国百所高校阳光长跑活动”契机,在学校领导支持和关心下,坚持通过阳光体育活动开展,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重视程度,主动与相关商家合作,研究开发了适合我校大学生开展的阳光长跑考勤系统,体育部积极组织力量,专门成立了群体活动组织与管理团队。与校团委、各学院分团委及大学生体育社团(俱乐部)协作,开展了全校性的专项体育比赛。每年组织以“校体育文化节”为主线的校级系列竞赛。目前已形成以学院、社团、俱乐部为主体,以体育竞赛为龙头,以校园体育文化为主线,全校课外体育活动在专职体育教师指导下进行的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活动新模式。积极倡导“体教结合,人文体育”理念,打造特色鲜明的文化体育,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共同实现,将人文体育与校园文化完美融合、相互促进,形成了学校特有文化体育品牌。
大学生体质测试团队建设。按照教育部和教育厅的统一要求,体质测试团队每年都要对全校学生进行一次体质测试,全面了解学生体质状况,认真组织好大学生体能测试和数据分析和上报工作,在过程中参与测试的教师有意识地启发体弱学生加强运动,有针对性地对测试不合格学生进行必要的运动技能指导和帮助。
当前体育部正在积极地思考如何围绕“研究型、综合性、全球化”有特色高水平创新创业型大学建设目标,着力加强体育科研团队建设,实现体育理论与实践的有效对接,以进一步提升高校体育工作水平,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校第三次党代大会的胜利召开。(来自体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