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全纪录 >> 基层动态 >> 正文

信息学院举办“南京大屠杀30万同胞遇难76周年”纪念活动

时间:2013-12-16 来源: 作者:信息学院 摄影:信息学院 编辑: 上传:丁然
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中查看。

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军攻占南京,开始了长达40多天的血腥大屠杀。30多万手无寸铁的中国平民百姓,在这场“历史之殇”中,成为无辜的冤魂。日本侵略者屠杀手段之残忍,屠杀时间之长,影响之恶劣,与纳粹德国制造的“犹太之灾”有过之而无不及。而然,对于这段铁证如山的历史,不仅日本当局竭力否认,国际社会的关注度也远没有“犹太人屠杀”之高。江苏南京,每年这个日子,都会在全城拉响防空警报,以此警醒市民: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南京大屠杀,不是一个城市的悲剧,而是一个民族的痛。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时代承前启后的桥梁。我们应该继承的,除了这个民族光辉的成就,更有牢记这个民族屈辱的回忆。12月15日上午,值此悼念南京大屠杀30万同胞遇难76周年之际,信息学院学生党支部开展了“参观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党日活动,在参观感悟的过程中,各学生党员再一次正视历史,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时值周末,自发前来祭奠的市民很多,但纪念馆内气氛安静肃穆,一个个记录残酷史实的黑白默片、一段段风烛残年幸存者们的滴血证词,都让参观者们心痛沉重。陈列室中日军屠杀遇难者所使用的枪支弹药,万人坑中还原的遇难者尸体发掘……铁证如山,武器冰冷、尸骨已寒,却在沉淀的岁月中一遍又一遍地哭诉着那段惨痛的历史,时刻警示人们勿忘国耻。通过大量的文字,图片和实物展示,同学们深入全面地了解了日军入侵过程、南京大屠杀暴行、国际安全区援助、大屠杀战犯审判、大屠杀历史见证、十四年艰苦抗战、胜利大投降等日本侵华抗战直至中华民族抗战胜利的整个过程,看到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冷酷和残暴。累累罪行或许可以通过积极真诚的认错态度得到谅解,却永远不能够被忘却。

随后,学生党员们在纪念碑前默哀鞠躬,并自发献上鲜花以寄哀思。参观完毕,同学们在和平广场前进行了座谈会,黄树清和胡杨两位同学分别为大家讲解了钓鱼岛争端的由来、东海划界问题以及东海防空识别区的相关内容。在帮助大家进一步了解相关史实和时政的同时,黄树清同学结合自身实际经历、发自肺腑的真诚讲述和呼吁,更加激发了大家心中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牢记历史的使命不是一两句口号就能完成的,“发愤图强、自强不息,挽回我们的民族尊严”,对于学生党员来说,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中午,本次党日活动暂告一段落,在收获了良好的效果的同时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最大程度上增加了同学们的进取意识、历史荣辱感和民族使命感,引导大家关注时事的热心。相信参加活动的同学们今后在享受精彩美好的大学生活之余,更会多一点反思。战争是惨烈的,我们必须把和平和生存、发展之间的关系传播给更多的人。

正如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外、安宁祥和的和平广场中树立的那一尊巨大的和平雕像所要向世人传达的一般,愿人人心中驻扎净土,愿这世间和平永驻。(图文:信息学院;校对: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