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全纪录 >> 基层动态 >> 正文

海外教育学院深入学习习总书记五四讲话精神

时间:2014-05-16 来源: 作者:海教学院 摄影:海教学院 编辑: 上传:汪洋
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中查看。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以“立德树人”为导向,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和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院于5月13日下午在明德108会议室举办了主题为“深入学习习总书记五四讲话精神”的学习活动。本期主题教育活动由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眭国荣老师主持,学办主任刘海存,分团委书记朱永华、黄琴琴老师,土木学院戴晓琳老师、海外教育学院兼职辅导员任园园、沈忠芹以及思政专业硕士研究生万纤、郑慧参加了本次交流活动。

首先,刘海存老师给大家作了学习辅导,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详细解读习近平总书记五四在北大发表重要讲话的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指出了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解读了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则强调了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总书记多次强调“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重要性,激励当代青年学生要不断积累知识、丰富自我。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应该是深植民族之心的价值理念,青年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栋梁之材,他们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重要时期,因此这个阶段的价值观塑造非常的重要。当代青年学生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辨是非、审慎选择,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才能为精彩的明天做好铺垫。随后,刘老师提出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中要做到“知行合一”。他从三个方面进行深入剖析:一是真知是基础,包括“知”是否为“真”、“知”是否“真知”、对“知”的认可程度,这都影响到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认同。二是条件是保障,即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应在物质条件、制度条件、文化条件和环境条件等四个方面提供有力保障。三是方法是关键,首先要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灌输教育,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刻在学生的脑海中;其次从学校层面上要推行开放式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过程参与,同时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融入教师职前培养和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第三学生实践锻炼要有真体验,教育学生要拥有服务社区、服务校园、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精神和本领,建立一批适合我校学生特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基地。

大家围绕习总书记的讲话内容展开深入讨论。眭副书记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三个层面,进而谈到了文化自信,他认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重视文化的重要教育作用。他提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友善是公民个人最基本且最容易达到的,要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做到友善待人、待物,进而做到诚信、敬业、爱国;法治是社会价值层面的基础,只有在法治的框架内才能实现自由、平等、公正;和谐是国家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富强、民主、文明的真正体现。其他几位老师也结合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体会谈了自己的看法,从南工校训“明德,厚学,沉毅,笃行”谈到如何更好地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在知行合一的实践中如何真正做到将“知”落实到“行”,以及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如何做到“学高为范,身正为师”等。
 

本次主题学习活动加深了大家对五四讲话精神的理解和领悟,并将之运用于实际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开阔了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视野。“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我们相信只要有了这样的目标和价值理念,没有任何困难能够阻挡我们追寻“中国梦”、“南工梦”的步伐!(图文:海教学院;校对: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