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我校师生深入学习全会精神,并展开热议。
荆晅 校党委书记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吹响了举国上下团结一心、接续奋斗的前进号角,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各项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让我们深受鼓舞、倍感振奋。作为教育、科技、人才重要交汇点,南京工业大学将把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深刻把握全会提出的新部署新要求,聚焦教育强国、教育强省战略需求,以“冲刺十四五、谋划十五五”为契机,加快布局数字化智能化变革重塑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要聚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原始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致力推进“双高”协同计划,服务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全力支撑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建设,为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蒋军成 校长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全校师生倍感振奋。“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显著,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实现系统性跃升。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立足全局、路径清晰,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特别是“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等重要部署,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我们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新征程上,我们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充满信心。学校将坚决贯彻落实全会精神,进一步强化有组织科研攻关,发扬办学特色,持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力争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实现更大突破,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和更加扎实的作为,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贡献南工大力量。
卢晓梅 政策研究与规划处处长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面向教育强国建设,切实抓好“十五五”规划编制实施工作。要立足当下,面向未来,将学校发展融入全国和全省工作大局,深入研判宏观趋势和高等教育正在经历的深刻变革,准确定位,整合资源,在服务区域、深耕行业等现实场域打造竞争优势,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姜岷 科学研究院院长
“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未来五年中国发展擘画了蓝图。坚持高质量发展,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高校科研工作的重要遵循。我们要进一步聚焦国家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开展有组织科研,将优势学科地图与产业发展地图相融通,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集中力量培育标志性成果,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南工大引擎。持续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协同融合发展,积极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双高协同”战略,大力加强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创新深度融合,进一步创新科研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更好地以科技创新服务江苏高质量发展。
仲兆祥 学科建设处处长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让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教育强国建设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支撑,全会召开于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时期,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思想动力,为教育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与根本遵循。我们要持续深入学习全会精神,牢牢把握“六个坚持”,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加快创建急需学科专业设置调整响应机制,加快打破学科壁垒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加快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不断培育学校事业发展新动能,加速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为学校早日实现一流学科创建不懈努力,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更加绚丽的江苏新篇章不懈奋斗。
佴康 国际合作处处长、海外教育学院院长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为 “十五五” 时期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指明方向。作为南工大国际合作工作者,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开放是提升办学能级的关键,国际合作制度化、体系化是学校高质量发展必由之路。学校此前与英国斯旺西大学共建联合学院、拓展国际产学研合作、参与江苏—非洲高水平大学联盟等实践,正是对 “双向开放” 的积极响应。面向 “十五五”,学校将精准对接国际高标准教育规则,聚焦绿色化工、数字技术等前沿领域,深化国际产学研合作,推进中外合作办学与海外人才引育,拓展 “一带一路” 人文交流,以高水平开放集聚全球创新资源,为一流学科创建提供支撑,为教育强国贡献南工大力量。
鞠永干 化工学院党委书记
“十四五”期间,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极不寻常、极不平凡。《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新鲜出炉,科学谋划了未来五年的目标任务,蓝图已经绘就,新征程即将开启。学院将在全会精神的指引下,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作为首要任务,充分发挥党政干部、骨干教师、杰出校友等作用,形成全员育人的更大合力。要面向国家战略和产业创新需求,融合网络信息、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场景,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工程项目设计为主题,通过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教授科学知识,掌握娴熟技能。要顺应工程教育发展趋势,培养“强能力、重工程、厚素质”的新工科人才,为强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姚山季 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
“十四五”期间,我们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要指示,深入实施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全面推进了科产教深度融合,有效贯通了“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形成了“科技引领产业、产业反哺教育、教育培养人才、人才支撑创新”的良性循环,取得了丰硕成果。展望“十五五”,我们对科产教融合实践的广阔前景充满期待,完善“科研机构、行业企业、高校”多位一体的科产教协同创新体系,攻克更多科技前沿技术难题和行业“卡脖子”瓶颈,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对接更加精准,培养出更多能够引领未来发展的卓越工程师和大国工匠。
王静虹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作出“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的重要部署。作为安全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教育工作者,我深感使命在肩。公共安全、化工安全等既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也是高水平开放的底线保障,更是学科服务国家战略的关键支撑。我们将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将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育人体系,培育兼具专业能力与家国情怀的复合型人才;以科技创新为驱动,聚力攻坚公共安全关键难题,以成果服务平安中国建设;以国际合作为纽带,积极阐释中国特色的安全实践与智慧,助力全球安全治理。未来,更将以“致广大而尽精微”的视野与韧劲,推动各项任务向深处扎根、向实处发力。
刘全振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
“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特别是在交通领域,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加速构建,交通作为“中国现代化开路先锋”的作用日益凸显。作为交通领域的教育工作者,不由得心潮澎湃。全会公报高瞻远瞩,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举措,特别是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重要遵循和行动指南。下一步,我将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聚焦科技创新前沿与行业发展亟需,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卓越交通人才,为谱写“十五五”发展新篇章贡献智慧与力量。
王娜娜 柔性电子(未来技术)学院教授、博导
作为一名一线科研工作者,深入学习四中全会公报后,我深受鼓舞。“十四五”期间,我国在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使我们深切体会到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的前瞻性。面向即将开启的“十五五”,全会进一步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我们指明了攻坚方向。我所在的光电转换技术领域,是信息产业与能源革命的核心基础,不仅关乎当前国际科技竞争的主动权,更是支撑光-电-算集成芯片等未来技术发展的关键环节。在全会“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指引下,我们将加快推动新型光电转换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提供坚实支撑。
邵汉霖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2023级博士研究生
“十四五”期间我国在关键核心技术上的突破令我倍感振奋。目睹创新成果从实验室加速走向生产线,我深切体会到科技创新的磅礴力量。蓝图绘就,新程再启。“十五五”规划强调“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并指明“要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这为我们的科研道路指引了明确的方向。生逢其时,重任在肩。作为一名博士研究生党员,我定当在时代浪潮中勇担使命,为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实现民族复兴伟业贡献青春力量。
姚焕地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研2302班学生
目睹“十四五”期间国家在绿色低碳领域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作为一名环境专业硕士研究生,我倍感自豪。在实验室里,我专注于研发新型碳化硅膜材料,已发表多篇SCI论文和专利,这让我对“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的战略有了更切身的体会。我将于2026年毕业,适逢“十五五”开局,我渴望将专业所学融入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生动实践。我相信“十五五”必将为青年提供更广阔的绿色舞台,期待与万千青年一道,为筑牢祖国生态安全屏障贡献青春力量。
赵莹 全国学联第二十八次代表大会代表、校学生会主席团成员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十五五”时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青年成长成才提供了广阔舞台。作为校学生会主席团成员,我深受鼓舞,更感责任重大、使命在肩。学生会作为联系广大同学的桥梁纽带,更应主动担当,将四中全会精神融入到实际行动中。我们将持续强化思想引领,进一步做好“我为同学做实事”系列项目;聚焦科技自立自强,依托学校工科优势,搭建科创竞赛平台,引导同学们将个人理想融入科技强国建设;精心打造有温度、有深度的品牌活动,通过建设让同学信赖、师生满意的学生组织,在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南工学子的智慧与力量,奋力书写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审核:夏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