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化工大学博士生导师杨为民教授应邀来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致远大讲坛”,作题为“高分子材料加工成型与先进制造技术”的学术报告。该报告会是庆祝化机专业办学六十周年系列报告会之一,学院部分优秀本科生、研究生及部分老师参加报告会,报告会由副院长秦瑜老师主持。
杨教授首先简要分析了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等领域制造技术的现状,并介绍了自己在部分科学仪器及设备上的改进。比如实现了聚合物注射成型的可视化,在此基础上改进仿真模拟过程,从而能更好地进行工艺过程的研究制定;创新发明了高分子材料PVT特性在线测试方法及装置,掌握变形规律,实现成型的精准控制。杨教授强调了PVT特性是高分子材料模塑成型过程中一个核心的内容,能否掌握PVT特性决定了最后成型质量的好坏。杨教授紧接着从IEEE,即Intelligence、Efficiency、Energy-saving、Environment-friendly四方面扼要介绍自己及自己团队的研究成果:微型注射模塑成型实现高效制造;改进的挤出模塑成型及设计的新型两板机实现能源节约;纳米纤维的绿色制造等等。
最后,在回答学生提问的环节,杨教授说,高分子材料的强度等弱于金属材料,不过比强度等方面好于金属材料,总之要根据不同的应用充分发挥利用各种材料的优势。另外,杨教授提到模塑成型中的PVT特性在现阶段研究还比较少,但是其应用却是很广的。相比于国外,国内现在应用较少,不过我国现阶段制造的装置已经能满足制造业应用需求,我们更是要有这样一种自信:我们能做,而且能比国外做得更好!(文: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附:
杨为民教授简历
杨卫民教授,北京化工大学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聚合物成型加工原理及设备的研究,创新发明了高分子材料PVT特性在线测试方法及装置、塑料精密注射成型装备、高分子材料单元转子扰流强化传热技术及装置等并得到产业推广;国内外首创巨型轮胎超宽幅胶胚直接挤出成型工艺装备,研发的轮胎仿真分析系统经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开辟了高分子制品微纳制造的新途径:首次提出高分子材料加工成型与先进制造的微积分思想,据此发明了一系列微纳制造新方法和新设备并成功应用。申请发明专利200余项(已授权82项),PCT国际专利6项,发表论文260余篇,被EI收录50篇,SCI收录30余篇,著作8本(含英文著作1本:《Advances in Polymer Processing》),译著4本,获得“侯德榜化工科技创新奖”,“北京市优秀教师”、“全国化工优秀科技工作者”等称号。1999年入选北京市“新星计划”, 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