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全纪录 >> 校园文化 >> 正文

生工学科集群举行“协同圆梦”2013年新春团拜会

时间:2013-01-21 来源: 作者:生工学院 摄影:生工学院 编辑:党委宣传部 上传:赵蕾
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中查看。

金龙含珠辞旧岁,银蛇吐宝贺新春。2012年,生工学科集群在学校党政的正确领导和首席教授欧阳平凯院士的引领下,协同追梦,在人才强院工程、教育质量工程、科技创新工程、党建创新工程和文化建设工程等方面,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大大小小的梦想。特别是“先进生物化学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在省级层面优势胜出,进入国家层面顺势竞上,令人倍感给力和充满期待。值此新春佳节到来之际,生工学科集群全体教职员工于元月18日下午欢聚一堂,以“协同圆梦”为题举行2013年新春团拜会,辞旧以收获希望和分享希望,并励志追梦不懈;迎新以拥抱希望和播种希望,并期待圆梦成真。

江苏省科协主席、生工学科集群首席教授欧阳平凯院士,副校长朱跃钊教授,生工学科集群战略合作企业的有关领导秦引林、王雪根、张建义、张跃华、王庆军、林红、张磊、杨蕴毅等业界风云人物,应邀出席了“协同圆梦”2013年新春团拜会。生工学院党委书记缪昌美同志主持团拜会。国家生化中心常务副主任应汉杰、江苏省工业生物技术创新中心主任黄和、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院长韦萍、食品学院院长徐虹、药学院常务副院长卢定强等五位同志联袂宣读生工学科集群2012年10大新闻。

在热烈的掌声中,“中国产学研合作突出贡献奖”获得者欧阳平凯院士和夫人戴庆成女士移步主席台,接受工作人员献花,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从他的讲话中,大家深感生工学科集群艰苦的创业史、辉煌的发展史,是我们面对现实、走向未来的镜子。创业是基础,创新是灵魂,创优是追求;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大成果、大贡献,不仅是我们成功的实践和担当,也启迪我们“荣誉从集体来,力量从团队来”,“和谐凝聚人心,和谐成就伟业”。他的讲话如同春风拂面,令人鼓舞,催人奋进。

事业呼唤人才,事业也造就人才。2012年,黄和教授入选“国家杰青”;胡永红教授入选“江苏省十大青年科技之星”;谢婧婧、姜岷教授先后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曹飞教授、仲兆祥副教授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纪晓俊副教授、郭凯教授、谢婧婧教授、冯小海副教授分别入选第二批“工大才俊”培养对象。工作人员献给他们的掌声和鲜花,生动地展现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价值导向。

“自主创新,重点突破,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是生工学科集群实施科技创新工程的行动指南,也是生工学科集群不断取得科研硕果的重要源泉。2012年,生工学科集群科研到款到再创历史新高,达7800余万元。其中,科研到款200万以上的教师有:欧阳平凯、应汉杰、黄和、姜岷、陈勇、郭凯、余定华、纪晓俊,熊晓辉、徐虹、冯小海、尤晶晶、陆利霞等13位老师。获得中国石化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教师有郭凯、胡永红等教授。获得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的有周卫副研究员。他们也分别获得了热烈的掌声和荣誉的鲜花。

正所谓:德能勤绩创伟业,歌舞诗画写春秋。由郭凯、陈亚莉两位教授主持的团拜会文艺联欢节目,亦给大家带来了别样的愉悦。一曲《最炫民族风》,尽显生工学科集群学生工作干部的青春风采;小提琴二重奏《同一首歌》演绎着“协同圆梦”的旋律;《洗衣舞》则跳出了生工学科集女教授们的多才多艺和青春活力;《爱——因为在心中》以其优美的韵律,唱出了情随心动的意境:“阳光,不只来自太阳,也来自我们的心”。由《江南Style》转秀而成的《生工Style》在令人捧腹的笑声中则展现了生工学科集群教职工“激情工作,愉快生活”的人文情怀。

也正因为梦想,我们豪情满怀;也正因为梦想,我们信心百倍!站在新起点,开启新征程,再创新辉煌。生工学科集群全体教职工当再接再厉,协同圆梦,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来自生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