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物联网?互联网与物联网之间又有什么联系与差别呢?如今网络技术形态在高速地改革,许多智能化的先进技术也在不停地演变,但许多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还不甚了解,为此,信息学院邀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陈贵海教授来校作学术报告,让学子们有机会聆听网络的奥秘、遨游网络的海洋。
报告会于4月22日下午在厚学报告厅举行,学院党委书记王艳出席,白光伟教授主持并介绍了陈贵海教授的情况。信息学院的学生都怀着饱满的激情与强烈的兴趣聆听了这次讲座,全场气氛是相当的热烈。陈教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典型的应用实例,生动形象地从物联网的概念,感知中国的历程,物联网与CPS,WSN的关系,讨论了物联网的学术问题和发展前景以及中国下一步的行动方案,澄清了人们对物联网的模糊认识,提供网络界各方面的知识,满足了在场同学的欲望,也开拓了师生们的学术视野。
在陈教授的报告中,阐明了人类社会应该在承认物联网多科学性质的前提下,仔细“厘清”大概念下的“小环节”并认真审视自身发展现状,那才是科学发展物联网的正确态度。首先,物联网是一种全面信息感知和获取、无缝互联与协同、高度智能化的新型网络形态。具有标识、感知和智能处理能力的物体基于通信技术相互连接形成的网络,这些物体可以在无需人工干预的条件下实现协同和互动,目的在于为人们提供智慧和集约的服务。接下来,陈教授和同学们讨论了一个经常会走入的误区,那就是人们会把传感网等同于物联网,或者认为物联网是互联网的演进版,其实,传感网和互联网都只是物联网的一个组成部分,物联网是一个大的技术系统,他可以分解出很多子课题进行研究,Internet是把世界上的人与人联系起来,而物联网是将世界上的所有东西连接起来。物联网本身也具有嵌入式、数据化、全体化、多择化的特点,它将数据世界与物质世界联系在一起,从而使网络更深一层的走进人们的世界。
对于一些网络实验的问题,陈教授也做了仔细的说明,简洁概括了一些网络的安全问题,异构问题,能源来源问题以及个人隐私问题,为大家今后研究问题做了很好的铺垫。网络的通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在谈及物联网的未来可能时,陈教授也是很有信心的告诉我们,网络是可以超乎想象的发展的,没有不可能的事,但很多都是有待完善的,比如说WSN技术的发展,领域共存的一些技术问题,都是可以突破的。
最后进行了现场同学提问,同学们踊跃提问,陈教授耐心地逐一给予解答。(来自信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