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下午四时,校科技创新大楼15楼会议室内气氛和谐而热烈,来自全校16个学院的17名青年教师一边彼此交流,一边等待校长欧阳平凯院士。十分钟后,参加完第五场会议的欧阳校长在常务副校长孙传松,校长助理、教务处处长张进明,人事处处长刘永福,校长办公室主任万永敏等人的陪同下步履匆匆地来到会场。由校人事处组织的“校长与你有约”——首场青年教师座谈会拉开帷幕,大家面对德高望重的校长纷纷敞开心扉,畅所欲言。
焦点一:较重的工作负担VS科研时间的投入
建筑学院钱才云、信息学院李荣雨等老师认为他们所在的专业因为紧张的师生比及授课方式的区别,导致教师的工作量较重,因而如何合理安排教学与科研配比的时间很矛盾,希望学校对这方面能有所考虑,对不同学科引进人才的政策能有所倾斜。机械学院周剑秋、材料学院陆春华、化工学院顾学红等也认为,年青教师担负着项目的申报立项、论文的刊发和科研到款等方面量化考核,压力很大,学校能不能采取相对灵活的管理方式,给青年教师减负,为他们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提供相对宽松的环境,使大家更有时间与精力投入科学研究。
焦点二:引领大师的指导VS科学研究的方向
高技术研究院汪勇困惑的是在加盟我校前,他在德国做洪堡学者时一直从事基础研究,而我校的特色是政产学研合作,在服务地方经济中求发展,在这种形势下,基础研究要不要做?如何做?城建学院王志荣表示,青年教师手上都有项目,但在研究上还存在瓶颈,学校能否给青年教师配备诸如院士级别的引领大师?能否多支持青年教师进行高层次的访问交流或聘请国外一流的学科带头人做特聘教授,经常性地接受学科前沿的知识和学科研究方向的指导?经管学院费钟琳发言时首先感谢学校与地方和企业等多方签订战略框架协议为青年教师搭建了众多平台,带来了许多研究课题,其次希望学校能为她们提供更多的、更高层次的学习机会,以期在学习、交流中提升自己的实力。
焦点三:学校的发展VS教师的发展
与会青年教师在发言时无一不感情真挚表达出身为南工大教师的骄傲与自豪。药学院何明芳04年前往香港中文大学继续从事深造和研究,她说学校有着博大的胸怀和较强的人文关怀,在离校的五年间,她每月都会在因特网上了解学校的发展,学校五年来的发展有目共睹,学校为青年教师搭建的平台和提供的硬件环境与国外一流大学几无区别,她表示将努力做好科研工作不辱学校和学院。土木学院王曙光说来校十多年,亲身体验着学校由弱变强和整体提升的历程,土木学科也得到了强劲的发展。他希望学校在更广的范围内建设更多的国家一级学科和增设更多的博士点。外语学院续文希望学校对文科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扶持,在课程设置、专业方向等方面融入工科特色,明确学生的定位,增强学生的归属感。
此外,与会教师还希望学校和科研主管部门加强对青年教师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方面增强培训;对科学研究资讯等信息加强指导;对教师科研、实验及办公用房增加投入;对人才编制的限额适当放宽……
校长欧阳平凯院士耐心地倾听了青年教师代表的心声,他诚挚说,一直想与青年教师谈谈心,谈谈学校的政策规划和各方面的创新举措等总体情况、因为青年教师是学校的希望、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针对青年教师所提出的用房问题,他指出学校江南、江北两校区教学、科研与办公用房总面积不少,但是有一些用房使用率不高。他希望各个方面统一行动起来,将教学用房和科研用房相结合,减少空置率,而学校也将尽快整合资源,尽量满足大家的需求。
针对青年教师所提出的编制紧张方面问题,欧阳校长指出,由于不是211和985高校,我校很多方面受到了限制,非人力所能改变,但学校一直以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激励自己拼搏、创新,学校也将会适时地出台诸如开放科研编制等方面的政策引进人才,缓解矛盾……
欧阳校长细致地解答了青年教师反映的问题,并对青年教师提出了几点要求:
一、 教师要加强师德建设,强化育人责任
欧阳校长说,青年教师是学校未来的希望,教师第一责任是育人。他从传统的礼义廉耻观谈到教师队伍要加强自身的师德建设。他详释道,“礼”即规距,“义”即公正、公平;“廉”即清正;“耻”即“觉悟”,知耻而后礼。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学会关心学生、关爱学生,因为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二、 科学研究要选好题,善抓先机与特色
欧阳校长从自身成长和我校工业生物技术发展的实例谈起,语重心长地告诫青年教师,科学研究选题最重要,要学会抓住先机,抓住学科发展的前沿和科研经费支撑。青年教师要勇于创新,学会在工业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数字技术、纳米技术等领域的大学术平台上搞交叉研究,形成自己的特色。青年教师协会要多组织教师走向社会、拓展对外发展的空间,要学会在彼此交流中产生思想碰撞。此外,学校支持青年教师建设实验室平台,同时,希望这个平台能实现教学与科学研究的统一,做到时间使用上平分秋色。
三、 文科要与工商结合,基础研究要学会交叉
欧阳校长通过西安外语翻译学院培养的人才倍受市场欢迎的这一现象,希望我校文科尽量与工商结合,与我校的工科实际结合,培养出适合市场需求的人才。至于基础科学研究,欧阳校长认为,基础研究光做跟踪性的不行,要学会交叉,学会与应用结合。
常务副校长孙传松在总结讲话时指出,与会教师来自境内外11所高校,有着不同的学术背景,他们的心声代表我校青年教师的心声。他们言词间拳拳赤子之心表露无疑,他们关心学校大局、关注学科发展、注重人个成长,是我校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希望。欧阳校长以教育家、科学家和校长的三重身份与他们展开了交流和座谈,今后学校人事部门还会再次安排校长与青年教师的沟通与交流。孙常务副校长希望大家本着为事业负责、为工大负责的态度认真体会校长语重心长的话语,为工大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而奋斗。(来自党委宣传部、人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