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下午,南京工业大学学士学位委员会会议在行政楼104会议室召开,校学士学位委员会主任委员黄维院士、副主任委员高明教授、副主任委员张进明教授及全体委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张进明教授主持。
校学士学位委员会主任、校长黄维院士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2011计划”是以高等学校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其终极目标就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校作为首批国家“2011计划”入选高校,必须抢抓机遇、主动作为,以创新人才培养为主旋律和突破口,在积极实施国家战略中实现跨越发展。在本科教育方面,黄校长强调指出:
第一,以“2011计划”为契机,抢抓机遇,大胆探索和尝试教育教学体制、机制创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立“2011学院”,积极探索“3+2+3”本硕博八年一贯制培养模式。通过“全程导师制”和“全员书院制”,将导师指导贯穿学生入学到毕业的整个教育过程,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创新思维,书院实施通识教育和专才教育相融合的学生社区生活管理模式,实现学生文理渗透、专业互补、个性拓展,鼓励不同背景的学生互相学习交流,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一批学科领域领军人才。
第二,适应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型的形势,学习国际先进理念,因材施教,改革培养环节,推动本科生分层、分流培养,为有学术发展愿望、有潜质的优秀学生,提供最优质的师资和最优良的资源,通过严谨的科学和工程训练,培养具有全球化视野的高端人才。
第三,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回归大学教育本源。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三大职能中,人才培养是核心功能,科学研究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服务区域经济是为人才培养创造更好的条件,科学研究和服务区域经济都必须最终落实到促进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本科教育作为学生的第一学历学位,是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出发点,学校将坚持育人为本,高度重视教学工作,努力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黄校长最后鼓励大家要积极投入教育教学改革,期待我校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取得成效,人才培养的质量不断提高。
会上,校学士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副校长张进明教授在讲话中指出,我校教育教学体制创新已经迫在眉睫,美国教育崇尚自由,英国教育崇尚严谨,中国的教育也要有自己的特色。他要求全体与会人员要认真思考和学习黄维校长的讲话精神,坚决落实到行动中来,我校作为国家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和国家“2011计划”首批入选高校,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大胆、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为实现“南工梦”打下坚实的基础、构筑美好的未来。
校学士学位委员会委员、教务处处长管国锋教授汇报了2013届毕业生毕业和学位资格审核情况,全体委员评审通过了61个本科专业的3885名学生毕业,当期毕业率达到96.93%,授予3741名本科生工学、理学、建筑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医学等九类学士学位,当期学士学位授予率达到93.34%。(来自教务处)
校学士学位委员会主任、校长黄维院士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
校学士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副校长张进明教授主持会议并讲话。
校学士学位委员会委员、教务处处长管国锋教授汇报了2013届毕业生毕业和学位资格审核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