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上午,学校在江浦校区逸夫图书馆五楼报告厅召开全校研究生教育与学科建设工作会议。中国科学院院士、校长、研究生院院长黄维,副校长刘伟庆,副校长、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巩建鸣,研究生院负责人、各学院(部)院长(主任)、书记、分管研究生工作的副院长及有关人员等出席会议。会议由副校长刘伟庆主持。
研究生院副院长、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胡永红首先作了《助推学科跨越发展,为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全球化”高水平大学做贡献》的报告,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学科评估分析及学科建设工作布置:一是分析研究了教育部学科评估,指出现阶段我校应更加注重专家团队、代表性学术论文质量、专利转化、学生国际交流和标志性成果培育等方面工作;二是通过对全球ESI前1%学科的分析,提出了我校学科建设进入世界一流的目标和方向;三是通过对学科建设工作的思考,理清学科发展思路,谋划学科发展路径;四是对本学期学科建设工作计划做了规划与展望。
副校长、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巩建鸣从研究生招生与就业、培养与学位、思政与教育管理三个方面,对新学期学校研究生教育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巩副校长强调:在研究生招生与就业方面,要做好2014年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优秀本科生推免研究生等一系列工作;在研究生培养与学位方面,各学院要重视企业研究生工作站这一实践环节平台,增强研究生的应用能力,要强化双语课程,开展全英文授课试点,增强研究生全球化、国际化交流能力,成立新一届教学督导委员会,强化研究生培养质量监督机制,探索研究生进站实习实践保险制度;在研究生思政与教育管理方面,要结合《财政部 国家发改委 教育部 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完善研究生奖助政策体系,建立健全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同时做好2013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工作,充分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活力。
副校长刘伟庆传达了国家和省关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精神,逐条解析了《教育部 国家发改委 财政部 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刘副校长指出:研究生教育已经成为我校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全球化”高水平大学的重要支撑,研究生队伍是我校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必须进一步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共同努力做好我校的研究生教育工作,同时对2014年的研究生招生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扩大招生宣传广度和力度,采取上门宣讲等多种形式多样的方式吸引好的生源,另外还对2013年学科建设项目申报工作进行了布置。
随后,研究生院与各学院(部)围绕研究生教育与学科建设方面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座谈。
最后,中国科学院院士、校长、研究生院院长黄维作了重要讲话。黄校长结合自身多年来在海内外从事研究生培养和学科建设方面的工作经历和经验,谈了几点感受:一、针对2014年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改革,要求我校借鉴新加坡国立大学等院校在研究生待遇方面的成功经验,用有“吸引力、竞争力”的待遇来改善研究生学习、科研和生活条件,激发研究生教育的活力;二、充分使用好学校限制性资源,在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上要有竞争机制,考虑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研究以及协同创新的需要,有所侧重;三、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政府、社会、企业、学校、院部、平台、团队、导师、家长(家庭)、学生的作用,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服务,强化服务意识,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四、在学科建设方面,引导鼓励学科交叉基础上,正确处理好强化特色优势学科和扩展学科的关系,同时要明确主体,集学科、学院、学部之力,理清思路,优化路径,要超前布局,抢占先机,创新模式,提高水平,跨越发展,要立足当下,放眼未来,加快以物理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管理科学为基础的学科布局、建设和发展。(文:研究生院;图:迅影工作组;校对:丁然)
中国科学院院士、校长、研究生院院长黄维结合自身多年来在海内外从事研究生培养和学科建设方面的工作经历和经验谈了几点感受。
副校长刘伟庆传达了国家和省关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精神,逐条解析了《教育部 国家发改委 财政部 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
副校长、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巩建鸣从研究生招生与就业、培养与学位、思政与教育管理三个方面,对新学期学校研究生教育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
研究生院副院长、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胡永红作了《助推学科跨越发展,为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全球化”高水平大学做贡献》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