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全纪录 >> 人才培养 >> 正文

交通学院举行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思辨会

时间:2013-12-02 来源: 作者:交通学院 摄影:交通学院 编辑: 上传:吴炎杰
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中查看。

11月是学校的“师德建设重点月”,为了学习和贯彻党和国家对师德建设的要求,思考和回应社会对崇高师德的期待,传承和发扬老一辈教师高尚师德的的精髓,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工作,11月28日下午交通学院在虹桥校区综合实验楼407会议室举行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思辨会。学院领导班子、教授代表、教工党支部书记、系主任,以及1978年后出生的15名青年教师参加了会议。会议特别邀请校第二届“师德楷模”、药学院何冰芳教授与大家共话师德、分享感悟。

何冰芳教授回忆了自己两次赴日本留学以及回国任教、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心路历程,分享了自己多年在人才培养中的师德感悟。对教学科研,她认为培养学生的兴趣很重要。“要带着每天都是挖金矿一样的心态去做科研”,“老师特别热爱自己的研究领域和研究的工作,学生才会受到感染,喜欢这样的研究工作”;对待学生,她认为关爱学生是起点,要从学生的进步中找到幸福感。“老师爱学生,学生反馈给老师的可能更多”,“哪怕是很差的学生,也要设法找到他身上闪光的地方去肯定他”,“鼓励多一些,他会进步更大”,“批评要有,但不要太严厉”;对待挫折,她认为要有积极向上的心态。“人生坎坷,十之八九”,“既然大家都会遇到坎坷,为什么不乐观去面对呢?”,“老师积极向上的心态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对待荣誉,她认为要有平常心。她以自己女儿的谦虚为例,虽然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名校,但别人问其成功的秘诀,她也只是说自己运气很好,中考和高考两场考试发挥得好而已。

何冰芳教授真诚而平实的语言、娓娓道来的漫谈、细微而见真情的事例感染了在座老师,引起了大家强烈的共鸣。学院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负责人、优秀共产党员李俊才教授也深情回忆起当年进校读书时班主任袁灿勤老师身着黄军装迎接学生的情景,当说到自己因当年身体单薄上体育课晕倒而受到王秀珍老师无微不至关怀时,他不禁哽咽了……他表示要把老一辈的崇高师德传承下去。学院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袁灿勤教授说,当年自己最不愿留校当老师,但是此后30多年从教生涯使自己实现了人生价值,现在让自己最感到欣慰的就是不断听到学生事业成功的喜讯;他认为师德建设的基石是老师爱学生。没有爱为基础,老师的严格要求就会导致师生关系的紧张,就会影响教育效果。地质资源系系主任、院青年教师联谊会会长徐洪钟教授说,当今社会知识更新特别快,教师要加倍努力去探求新的知识和方法,把最好的东西教会学生,让学生比自己更加优秀。院长助理、道路工程系主任王卫杰老师认为,老师除课堂授课之外,应当主动带领学生投身实践创新活动,使他们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城市地下空间系党支部书记高洪梅结合自己高中和大学学习的经历,认为老师对要重视对偏科学生的鼓励,给他们插上理想的翅膀。青年教师孔玉侠说,有时候老师的一句话会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因此老师应当慎言。青年教师邢世玲说,青年教师不仅面临着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还要提升学历,压力很大,难以找到成就感,甚至会失去方向;但是如果撇开对科研业绩的过度追求,回归教师本职,做一个对学生充满爱的好老师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做到的。青年教师刘恒回顾了恩师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廖振鹏先生对自己的影响,认为老师要以积极的心态去感染学生,把每个学生都看做一颗具有潜力、充满希望的种子。

院长陈国兴教授代表学院感谢何冰芳教授感人至深的分享,深情回忆了自己当年艰难求学的点点滴滴,认为自己求学、求职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老师的帮助,他希望老师们要以感恩的心去传承老一辈教师的高尚师德,立足实际,贴近学生,不辱使命,为学院的跨越发展和学校“综合性、研究型、全球化”高水平大学建设做出积极地努力。

教务处副处长陈新民教授用“兴趣、幸福感、谦虚、热爱”几个关键词高度赞扬了何冰芳教授得高尚师德,充分肯定了交通学院举办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思辨会的重要意义和良好效果,认为“师道既尊,学风自善”,他希望广大教师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适应和投身学校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为提升我校人才培养质量做出积极的贡献。

学院党委书记童毛弟在会议总结时说,一位作家曾经说过:“在所有的称呼中,有两个最闪光、最动情的称呼:一个是母亲,一个是老师。老师的生命是一团火,老师的生活是一曲歌,老师的事业是一首诗。”既然是一团火,就会有星星之火和燎原之势;既然是一曲歌,就会有低沉婉约和高潮激越;既然是一首诗,就会有讴歌平凡和赞颂伟大。而在这星火与燎原、低沉与高潮、平凡与伟大的交相辉映中,在过去、现在、未来的时光穿梭中,孕育和不灭的就是师道的尊严、师德的永恒。(图文:交通学院;校对:吴炎杰)

附:

何冰芳教授简历:何冰芳教授,1987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随后到日本筑波大学化学系、医学系进修,1995年回国任教,1997年再次到日本筑波大学应用生化系进修,获微生物学博士学位,2001回国后在生工学院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是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和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先后荣获南京工业大学“教学名师”、 江苏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特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江苏省教育科技系统五一巾帼标兵”称号。两次获得“十佳师德标兵”称号,2010年被授予南京工业大学 “师德楷模”荣誉称号。何冰芳教授研究方向为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酶工程领域,主持或参与多项863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博士点专项基金,发表论文100余篇, SCI论文43篇,申请专利20余项,授权专利12项。 

学校第二届师德楷模颁奖词这样描述何老师:

作为党员教授、海外留学回国人员,她以炽热的赤子情怀与崇高的理想信念,献身祖国的科教事业;以创新的思维与系统的理念向我们展示微生物的姿彩与奥秘;以母亲般博大的胸怀关爱激励学生。她授人以深邃渊厚的知识,教人以立身明德的言行;她严谨的治学态度,尽显时代先锋与人民教师的风范;她用高尚的师爱演绎人间真情数次荣膺同学们心中的“魅力老师”的称号。她,就是制药与生命科学学院何冰芳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