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全纪录 >> 人才培养 >> 正文

校长黄维院士接受大学生记者团专访 畅谈“学习之旅”

时间:2014-03-13 来源: 作者:新闻中心、大学生记者团 摄影: 编辑: 上传:
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中查看。

欣闻校长黄维院士应英国皇家工程院邀请,对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帝国理工学院、诺丁汉大学、谢菲尔德大学、圣安德鲁斯大学、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伍尔夫汉普顿大学等9所世界知名高校进行了访问讲学,大学生记者们一下“沸腾”了,带着激动的心情采访了黄维校长。

大学生记者团:黄校长,您好!此次您受邀去英国知名学府讲学,我们作为南工的一员,也觉得非常骄傲。大家特别想知道您此行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校长黄维: 这次英国之行,我把它命名为"学习之旅"——"study trip",我更多地是从一个校长的视角而不仅仅是一个学者的视角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这样才能从中把英国大学经过几百年积累的一些比较成熟的、通行的价值理念,发展模式,运营方式以及管理制度等等有所学习,有所消化,有所吸收,有所创造。

大学生记者团:牛津、剑桥都是我们所耳熟能详,而且是心之向往的地方,校长您此行与您一直所强调的推进我们南工“全球化”建设进程,是不是有着某种关联?

校长黄维:你们都知道,目前国际交流的主流语言是英语,所以英国作为英语语言的源流,有很多值得考察与学习的地方。你们今后也应该有机会多出去走走,多看看,开拓视野。我此次在英国讲学时,所造访的牛津、剑桥、圣安德鲁斯等三所大学,都是从13世纪到15世纪建设的,可以说各有特色,各有千秋,也各有侧重,对我们南京工业大学“综合性、研究型、全球化”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的实现有着很好的启示作用,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这次去英国,也是我到学校工作以来,提出的最有别于我们南京工业大学过去发展的一个方面“全球战略推进工程”的一种推进。这一工程进展顺利的话,才有望使得我们“综合性、研究型、全球化”三个目标更好地加以实现。这是支持、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的推动力,我不能说是唯一的推动力,或者说是源动力,至少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英国的“学习之旅”,同样也是宣传展示推广我们南工的一次旅程,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学术、管理经验的交流,加快让世人了解我们南工,特别是在学术界、教育界、科技界发出我们“南工声音”,这才能不断提升我们国际合作的发展水平和层次,进而推动整个学校的内涵建设与发展。这也正是我们所要不断推进的品牌形象推广工程的要义。

大学生记者团:您提到“综合性、研究型、全球化”三大目标,我们联想到您在去年召开的人才工作推进大会,当时我们有和新闻中心老师一起参加,特别感兴趣您当时说的要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

校长黄维:从人才培养方面来说,我们坚持引进与培育相结合。培育,重在提升校内现有人才层次,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工作生活条件,加快他们成长的步伐,使得我们培养高素质人才有很好的人才资源基础。因为"打铁还要自身硬",我们要在人才培养方面做得出色,就必须对培养人才的人才提出高标准严要求,要求这样的人才首先要做到优异,不能“半瓶子醋”荡来荡去。同时,你们也肯定能感受到,人才引进对于我们学校目前的发展更为重要,可以说是迫在眉睫。如果仅仅是立足于本土人才,即便是通过各种选拔的渠道和程序,但无论是从学缘结构,还是从学科结构来说,都可能会不尽合理。所以我们要加快按照 “综合性、研究型、全球化”的要求,努力用十年到十五年的时间使我们有更为扎实推进的基础,实现在新起点上的新跨越。

大学生记者团:我们留意到您多次提到“加强人才培养,回归大学本源”,去年我校成功入选国家首批“2011计划”大学,同学们至今还非常兴奋和自豪。

校长黄维:我到南京工业大学,已经进入第三个年头了——12.13.14。这三年我做了三件事:协同创新,人才引进,文化建设,这些都是为了更好地担负起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

关于协同创新,我们成功了。我们过去虽然与“211、“985”这样支持学校、发展学校、提升学校的国家工程失之交臂,在某种程度上使得我们与曾同处一个层次的学校拉开了一定的差距。所以通过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我们抓住了“2011计划”,这是国家层面第三个支持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工程,这也意味着我们把握住了机遇。协同创新,我们有了良好的开端,还入选“2011计划”,只是使我们进入国家主流高校的行列,并不等于说,我们学校入了门以后,就已经达到了这样的水平,在这个层次上我们就处于优势,实际上,我们还有很大的努力的空间,我们还需要不断夯实未来发展的基础。

关于人才引进,刚才我们也谈到了,它与文化建设,在我们去年学校党代会上,都被列为“八大工程”之一,也是学校今后要加大力度攻坚克难的重点工程。我们在党代会上提出的“八大工程”,是我们三万七千南工人共同的行动纲领,也是紧扣人才培养,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这一主题的。

我来南工后做的第三件事就是文化建设。大学有别于社会任何其他单位,大学有大学的使命,有大学的角色,大学的价值,大学的定位。所以谈到文化建设,是我们每一个南工人共同要面对和思考的命题。我们要把自己从工科性学校的定位中拓展出来。我们去年八月党代会后,我们南工树立了新的目标、新的任务,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文化引领方面有所作为,今后还要大有作为。文化建设同样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与我们的管理水平息息相关,因此我们提出管理水平提升工程,就是要加强高校科学管理、民主管理,从完善大学章程入手,从提升管理效能入手。

大学生记者团:黄校长,最近特别流行的一句话,“时间去哪儿啦”,刚才您一番话,让我们找到了答案。

校长黄维:经过快两年了,我也算是南工“老人”了,或者说我不能再把自己当成局外人,所以一家人要讲真心话,把心里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而不是说“不错,不错”,因为跟你无关。当然有时候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作为曾经的南工“新人”,可以从全新的视角去观察,去分析,而作为“老人”,我们更多地要有“责任与担当”。学校要发展,遇到矛盾和问题不能回避,要通过改革创新,来赢得好的发展环境,要谋划好的发展路径。党的十八大提出,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我们南工要实实在在地“动起来”,要实实在在地回应“我们南工人到底何去何从,走什么样的道路,在什么样的办学理念指导下来推进,我们内部形成什么样的制度或者文化……”等一系列问题。

大学生记者团:黄校长,记得您在去年毕业典礼上曾经勾画出2023年我们南工的模样,虽然到那时我们也已经毕业了,但是还是非常期待与向往。

校长黄维:办学是一个长期建设与积累的过程。我有信心,也希望我们大家能够共同努力,把我们南京工业大学带上一个全新的高度。一说南工,大家知道在南京的老山脚下,有这么一所美丽的校园。它为社会提供了什么,创造了什么。所以以后还有很多要跟你们交流,也希望通过你们小记者,让更多的同学们参与到学校的建设中来。

(来自新闻中心、大学生记者团)

 

附:大学生记者团黄维校长“学习之旅”采访后记 http://cqt.njtech.edu.cn/newscenter/Artcle_view.asp?id=13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