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全纪录 >> 人才培养 >> 正文

一段隽永 一种修为——黄维校长在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KAUST)校长Jean-Lou Chameau教授受聘仪式上的讲话

时间:2014-05-20 来源: 作者: 摄影: 编辑: 上传:
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中查看。

尊敬的钱缪校长,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亲爱的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五月的江南姹紫嫣红,灿若霓裳;五月的南工,因为钱缪校长的到来而蓬荜生辉,光彩熠熠。钱缪校长不仅是一位荣誉等身的科学家,更是一位硕果累累的教育家和富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在钱缪校长主政Caltech 的7年间,Caltech取得了突破式发展,荣登2012年《世界大学排名》榜首,更是在随后的2013年、2014年连续位列全球第一。正是基于其对Caltech发展的里程碑式的贡献,在其离任之后被授予加州理工学院名誉校长称号。去年,钱缪校长应沙特阿拉伯国王之邀掌舵沙特国王科技大学,即我们所熟悉的KAUST(因为我在学校各种场合反复地讲KAUST的发展经验)。他为这所年轻的大学(不到五年)注入精湛的管理经验和旷达的全球视野。今天,我们有幸能够邀请到钱缪校长访问南工,作为“名誉教授”成为南工队伍的一员,我们感到无比荣幸。在南工之后钱缪校长还将访问上海科技大学-北京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相信他此次中国之行所到的四所大学将成为媒体追逐的目标,因为他的声音代表着世界高等教育的最强音。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为他加盟南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此时此刻,我思绪万千,无论是曾在钱缪校长治理下问鼎全球第一的Caltech,还是如今正在钱缪校长领导下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KAUST,都与我有着较深的缘分,在此我与大家简单回顾。
    Caltech以“小而精”的办学理念闻名于世,非常注重基础学科研究和学科交叉,致力于在前沿科学钻坚仰高,培养一流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占地面积仅为一个街区的Caltech,虽然自1891年建校以来只培育了22000余名学生,还不足我们南工目前在校生的数量,却有31人32次获得诺贝尔奖,平均每1000个毕业生中就有一个诺贝尔奖得主,该比例一直位列全球各大学之冠。由此,我们也可以深刻地认识到数量绝不意味着质量。

1946年秋天,我的恩师唐有祺院士从同济大学毕业后前往加州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在加州的四年时光中,恩师师从两度获得诺贝尔奖的鲍林教授,不仅汲取了结构化学和物质结构的前沿知识和精髓,更是耳染目濡Caltech的治学理念,并且传承不怠。这其中,对我影响较大的就是对学科交叉的重视。20世纪初加州理工的化学系跨越了旧的学科限制,强调在教授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并致力于研究化学学科的基本思想。20世纪20年代末在美国能够把量子力学应用到化学上的科学家屈指可数,且多为对化学抱有兴趣的物理学家。而当时身处加州理工的鲍林独树一帜——他接受的训练是化学,而同时又有着渊博的数学和物理学知识。在加州理工注重学科交叉的氛围之中,鲍林如鱼得水,在1931年提出了基于量子理论的化学键理论,比当时的同仁领先了至少10年。也因此,尽管鲍林教授所著的《化学键本质》(The Nature of Chemical Bond)一书已问世80余年,依然是学术经典之作。哪怕是自那以后半个世纪出版的许多经典学术著作依旧在很多方面参考了鲍林教授这本完稿于30年代初的著作,充分表明鲍林教授在学科领域充分的预见和战略思考。

师从恩师多年,期间不断被提醒以他山之石激发创新灵感。我也常常以此勉励自己探索新领域,不断“跨界”。在北大攻读本硕博期间,我所接受的训练是物理化学,博士论文做的是当今依旧非常热门的纳米材料,但是到了新加坡之后逐渐转向光电信息材料,即有机光电子学这一新兴的、正在孕育中的学科领域。如今我孜孜以求的有机光电子学领域,就是一个横跨物理、化学、材料、电子、信息、生命等多个学科交叉融合正在形成的新兴学科。

自去年以来,我们在南工酝酿实施学部制改革,就是希望通过打破学科固有壁垒、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优化学科布局,进而提升传统学科优势、带动新的学科成长、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去年,我们将南工的英文简称改为NanjingTech,与Caltech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希望借此赋予南工美好的寓意。更提振南工人的信心。

而我有幸多次与KAUST 结缘——2009年9月23日我受邀参加KAUST的落成典礼,亲眼见证了这所新型大学的诞生;后来多次访问KAUST,尤其是2013年1月我率队前往交流访问,当时我已到任南京工业大学,与时任校长施春风教授和其他校领导重点探讨了南工与KAUST在学生交换、学术交流和科学研究等领域开展广泛深入合作的可能,并达成了初步意向。但是由于新旧校长的交接,导致有些工作稍许滞后。此次钱缪校长率队到访,无疑将进一步开启两校间的全面合作。

KAUST以培养科研、应用、管理等方面的杰出人才为己任,在推动经济、教育、科技发展,加强沙特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方面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发挥了非常巨大的作用。它不仅有着充裕的科研经费、一流的教学科研设备以及36平方公里的校区,更有着放眼全球的高瞻远瞩和人才立校的深思熟虑,正如刚才钱缪校长在简短的介绍中所言。以优厚的待遇礼聘全球英才,以丰硕的奖学金吸引优秀的学生。KAUST在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上蹄疾步稳,且行且远。“春发其华,秋收其实”,虽然仅仅建校4年多,KAUST已有众多指标跻身世界一流。根据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的报告,截至2013年9月,KAUST的研究人员已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1300篇论文,而目前KAUST只有130余位教师;论文平均影响因子已高于香港科技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其中10余篇发表于Nature和Science。,其引用更是超过了耶鲁大学这样的传统名校。对于只有四年多建校历史的KAUST而言,这样的成绩不可谓不令人惊叹,这样的发展速度不可谓不迅猛神奇。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一所世界级的大学正在孕育。依据QS新晋公布的亚洲大学排名,新加坡国立大学位居亚洲第一,而香港科技大学在过去的四、五年中一直位列亚洲第一。而KAUST在四年中取得的成绩在重要指标方面已经有追赶和超越这两所亚洲名校之势。基于此,我们可以充分体会钱缪校长强调“杰出人才”在大学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之意味所在。

最后,请允许我向钱缪校长简单地谈谈我们南工的新发展、新战略、新格局,也就是我刚才提到的“综合性、研究型、全球化”战略目标,我们希望能够加快打造南工发展“升级版”。尤其是在去年,南京工业大学成功跻身首批在国家层面支持高等教育发展的“2011计划”大学之一,和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名校一道跻身国内主流高校行列,接下来我们将为实现“综合性、研究型、全球化”这九个字的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

今后,我们将努力践行“不遗余力发现人才、不惜代价引进人才、不存芥蒂推荐人才、不辞劳苦培养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的工作思路,积极推动政策和机制体制创新,努力在激励政策、薪酬考核、管理机制和人文环境等方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人才开发机制。未来,南工将以高端人才的引育工作为重点,以海外人才缓冲基地的建设为亮点,广纳天下英才,加快推进南工的建设与发展。

无论是Caltech的精益求精,还是KAUST的大气磅礴,均已铸就世界高等教育史上的一段隽永,一种修为。“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今天我们能够有幸现场聆听钱缪校长分享治校经验,回答钱学森之问,实属难得,相信一定会给我们的工作带来新的启发和思考。

最后,再次感谢钱缪校长受聘我校名誉教授!希望灿若霓裳的江南五月能给您留下别样的记忆,希望您以后多多关注我们南工的发展,经常来南工指导工作。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