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昨天晚上,一则由我校外国语学院英语系郭平老师发布的微信在多个朋友圈转发,好友们纷纷留言评论。校党委书记王德明教授留言:郭平老师做得很好,应宣传和褒奖。校长黄维院士留言:真诚感谢!崇高敬意!副校长张进明教授留言:应大力度弘扬教书育人的正能量。……
今天(6月12日)上课得到了个惊喜! 刚一进教室,全班(英1101)同学竟然给我颁发了一个他们自己准备的“最佳教师奖”奖杯!闪闪发光的小金人,很有奥斯卡的感觉。班长还代表大家致颁奖词,全班响起真挚的掌声,我一时感动的无语……谢谢学生们的肯定和感恩,这也是对我继续努力的鼓励!虽然任教以来,我也算获奖无数,但这个由学生自发颁的奖是对我的付出最大的肯定,是最为珍贵的礼物!
很多人总认为现在的师生关系不如以前,现在的学生缺乏对老师和学校的感恩与敬爱。但我每次和学生在一起的感受都告诉我,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不论哪个时代,只要教师真心付出、无私奉献,就一定能得到学生发自内心最最真诚的敬爱!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书育人,这个教师最本质的职业道德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挑战,当各种考核量化机制都在重科研轻教学的时代,教师的时间精力被越来越多的导向到跑课题、发文章上。越来越多的教师被迫选择少带课,多写论文,甚至一下课就“消失”,不愿牺牲课余时间指导学生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教学,已经成了吃力不讨好的良心活,成了教师的副业!在这样的体制下,教师个人的职业发展和学生的培养成长被活生生人为割裂开、并成了互相对立的利益冲突!是花时间在自己的发展上,还是花在学生身上,是每个教师都无法回避的拷问。像蜡烛那样燃烧自己照亮学生的教师们,正在被这个时代抛弃。当为自身生存深深忧虑的教师们被迫选择自身发展优先而远离学生的时候,我们怎么还能指望学生爱校、感恩学校呢?!等学生毕业后,又能记得多少让他们感动的老师,产生让他们愿意回报学校的动因呢?!
在这个时代,我也常像别人那样苦苦挣扎于这种对立面的选择,但目前我还能做到每次都听从内心的指引遵循教师最本质的职业道德,总是把教学和学生放在第一位。可我为什么越来越觉得孤立无援和另类,越来越被体制抛弃?!只有面对学生那真诚的眼神,我才感觉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从他们那清澈的眼神里,我看到我成功点燃他们心中对探索真理和知识的火焰,对人类优秀文化的向往和珍惜,我感到欣慰和问心无愧!不知道,我还能在这条路上坚持多久,但学生们每一次的感恩,都是对我的鼓励和鞭策!谢谢你们,让我这个普普通通的教师暂时还没有被异化……
今天好感动,这么多人为我高兴!谢谢大家!我只是一名普通教师,过去教过我的老师和身边的同事和所有热爱教育事业的同仁都是我学习的榜样!说实话,教师是个辛苦而清贫的职业,尤其是身处金字塔底层的普通“青椒”,但那份真挚的师生情谊和探求知识与思想的自由,是其他物质回报都无法比拟的!虽然这个奖既不能用来评职称,更无法给分房等加分,但能得到学生的肯定和致谢是教师最大的幸福!我选择,我热爱,我无憾!(图文:外语学院)
附:
郭平老师简介
郭平,女,1995年进入原南京化工大学英语专业学习,199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9年起留校从事英语系专业教学工作。2004年获南京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
大学期间连续四年总成绩排名年级第一、获特等奖学金、被评为校三好学生。曾荣获江苏省优秀学生干部、南京大学优秀硕士毕业生等荣誉称号。工作以来,获得校青年教师授课竞赛一等奖、江苏省青年教师授课竞赛三等奖、工大集团奖教金等奖项,被评为优秀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三次)、院优秀共产党员。
工作十五年来,坚持利用课余时间指导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组织并指导学生参加各级专业竞赛,数十名学生在全国、华东区和省级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大学生英语演讲等比赛中获一、二、三等奖,个人多次获得全国优秀辩论教练、全国优秀辩论评委、最佳辩手指导教师奖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