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全纪录 >> 人才培养 >> 正文

校长黄维院士在南工-爱尔兰塔拉理工2014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时间:2014-06-25 来源: 作者: 摄影: 编辑: 上传:汪洋
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中查看。

胜意人生路

在南工-爱尔兰塔拉理工2014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南京工业大学校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

黄维 教授

  2014年6月25日

 

尊敬的Pat McLaughlin校长、John Vickery教务长,各位老师,各位家长,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六月荷花香满湖,红衣绿扇映清波”。今天,我们欢聚于此,共同庆祝南工赴爱尔兰塔拉理工学院留学的87名同学圆满完成学业、载誉归来。首先,我要向学成归来的你们表示最衷心的祝贺,向精心指导你们的中爱两国的老师、向坚定支持你们的父母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亲爱的同学们:

一年前,你们带着青春的梦想,带着亲人的嘱托,漂洋过海,远赴爱尔兰求学。在异国他乡,你们笃学不倦、目不窥园,展示了南工学子勤学好问、修身慎行的优秀品质。我了解到,你们中有63人获得国外知名大学的offer,比例为72.4%,创历史新高,其中30人申请到的学校都位于世界前50名,其中,5位同学获得了伦敦大学学院的录取通知,2位同学获得了帝国理工学院的录取通知。我还从校园新闻中了解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10级陈实同学荣获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微波理论与技术学会(MTT-S)颁发的2014年度本科生奖学金;制药工程专业孙国轩同学由于学业优秀、表现突出受到爱尔兰总理的接见。也许你们吃了不少苦,甚至还流过泪,但苦尽甘来,今天的你们,无疑是成功的!我为你们取得的优异成绩感到骄傲和自豪!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近年来,海外教育学院在“综合性、研究型、全球化”办学目标的指引下,以“中外合作办学”为依托,积极吸收国际先进教育思想、办学理念,培养出了一批批英语功底扎实、专业知识过硬的复合型应用人才,为南工人才培养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感谢你们!同时,我也要感谢塔拉理工学院的老师们,因为你们的精心培养,我们的学子才有如此骄人的成绩!

同学们,在你们远赴爱尔兰求学的这一年里,我们南工也取得了喜人成绩:成功入选国家首批“2011大学”,将南工英文名改为NanjingTech,成功举办第二届亚洲青年运动会相关赛事,在南非建立了首个“孔子学院”,胜利召开第三次党代会,确立了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全球化”大学的宏伟目标。目前,南工在步入“2011”新纪元的战略背景下,秉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回归大学教育本源”的办学宗旨,致力于在“引领先进文化、守望正义良知”的大学语境中,全心营造健康向上的大学氛围,大力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积极引导全校师生投身于“协同创新、人才引育、文化引领”三大体系的构建。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时间就这样不知不觉从我们身边逝去。四年,弹指一挥间,套用一下陈奕迅《十年》中的歌词:“四年之前/我不认识你/你不属于我……四年之后/我们是朋友/还可以问候”。

同学们,你们即将告别南工。从这里,你们不仅带走知识、友谊、梦想,更将带走融入血液、浸透骨髓、将与你们相伴一生的“勤学、修身、明辨、笃实”的南工文化。“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今天,是你们大学四年的终点,亦是翻开人生新篇章的时候。你们即将面对新的环境,面临新的挑战,然而,面对一切,不要问,不要等,不要犹豫,也不要怕,成功终究会属于你们。

成功来自何处?古往今来,解读成功的角度很多,今天,我想与你们分享一下我认为成功所需要的七个要素:视野宽广(Vision)、勤奋不怠(Industriousness)、自信果敢(Confidence)、善于思考(Thought)、乐观积极(Optimism)、心坚如钢(Resolution)、青春不朽(Youth)。将它们组合起来,就是“VICTORY”(成功)。

下面,我来和大家说道说道这七个要素。

第一,视野宽广(Vision)。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只有打开眼界,视野开阔了,才会阅历多多,见识多多,收获多多。司马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著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徐霞客游遍神州大地,写出丰富多彩的《徐霞客游记》;李时珍走遍三山五岳,遍尝百草,写成流芳百世的《本草纲目》;钱钟书博览群书,学贯中西,学术视野开阔,写成令人惊叹的《管锥编》。

视野的广度,决定你行动的力度;视野的广度,决定你仰望的高度;视野的广度,决定你生命的深度。视野开阔了,你会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你会领略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快意,你会体悟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真谛,你会感受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

第二,勤奋不怠(Industriousness)。

这么多年来,常常对我的学生和助手们讲两句话。第一是“笨鸟先飞”,第二是“勤能补拙”。可以说,我这只“笨鸟”之所以到今天还勉强能飞,唯一的法宝就是“艰苦奋斗、脚踏实地”。而对我们团队来说,永不懈怠、百折不挠则是最核心的竞争力。

北大“永远的校长”蔡元培先生曾指出,一个合格的学生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分别是“狮子样的体力、猴子样的敏捷和骆驼样的精神”。我想我应该是基本合格了。在北大本科期间,无论寒暑四季,我时常在早上6点到未名湖畔跑步、背英语、日语、俄语单词。这种长期的坚持极大地锻炼了我的毅力品质,也让我时至今日还能保持住“7 days a week, 15 to 18 hours a day”这样一种拼命工作的身体素质和精神状态。

第三,自信果敢(Confidence)。

《孔子家语·五仪解》有言:“笃行信道,自强不息”。卡耐基说:“自信才能成功”。自信是一种力量,一种潜在的、可贵的、强大的力量;是一种拥有,一股勇气;亦是一种做人的原则。今后,无论你们是继续在海外求学,还是进入职场,都将会遇到更多的困难,但是,不要气馁,而要保持一颗“沉静,从容,大气,平和”的心,相信自己,战胜自己,对自己说“我能,我行”。

自信不是孤芳自赏,也不是夜郎自大,更不是得意忘形,毫无根据的自以为是和盲目乐观;而是激励自己奋发进取的一种心理素质,是以高昂的斗志、充沛的干劲、迎接生活挑战的一种乐观情绪,是战胜自己、告别自卑、摆脱烦恼的一种灵丹妙药。自信,并非意味着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获得成功,而是说战略上要藐视困难,战术上要重视困难,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动手,脚踏实地、锲而不舍地奋斗拼搏,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战胜每一个困难,从一次次胜利和成功的喜悦中肯定自己,不断地突破自卑的羁绊,从而创造生命的亮点,成就事业的辉煌。

第四,善于思考(Thought)。

爱因斯坦说过,“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如果我们善于思考,生活中很多不起眼的事可能就是我们人生的新起点。例如,在日常生活中,谁都有一不小心打碎东西的时候,但极少有人去研究一下碎片中有什么学问。然而,丹麦的物理学家雅各布·博尔却从碎花瓶中发现了一个规律:打碎后的物体的碎片按重量的数量级分类,不同的重量级间表现为统一的倍数关系。例如,打碎的花瓶最大的碎片与次大的碎片间,重量比是16∶1,次大的与第三大的碎片间的重量比也是16∶1。这就是著名的碎花瓶理论,该理论在恢复文物原貌、推测陨石质量等工作中有特别的用处,给这些原来全凭推测、经验和想象的工作指出一个理论上的方向。

我在19日的本科生毕业典礼上也与大家分享了“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的看法,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果我们善于思考,那么学习也好,工作也罢,便能事半而功倍。

第五,乐观积极(Optimism)。

虽然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完美主义者,但我明白,这世界本来就不“完美”。同学们,当你们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开始体验不一样的“江湖”,很有可能会不适应,不习惯,不喜欢。但是,这就是生活,有的时候,生活就是一件弄假成真的事儿,能不能坚持自我,坚守自我,不仅要眼明心亮,更要有笑对人生的胆和力,要理解生活,热爱生活。你对生活微笑,生活便会对你微笑,要坚信积极态度所带来的正能量。

第六,心坚如钢(Resolution)。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对一个有毅力的人而言,无事不可为。人生不是百米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胜利属于最坚忍的人。19世纪英国文学巨匠查尔斯•狄更斯说:“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实现梦想需要有执着的毅力和勤勉的坚守。没有毅力,宏伟的梦想就是镜中花水中月。卓绝的智识、杰出的才华、彪炳的业绩、传世的杰作,无一不来自脚踏实地、艰苦奋斗。苏轼曾说道:“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有韧劲的人生方能从容应对困难、挫折、失败等逆境,赢在最后。

第七,青春不朽(Youth)。

去年,我以《致你们不朽的青春》为题与2013届毕业生话别,当时,我与大家分享了美国作家塞缪尔•厄尔曼对青春的定义:“Youth is not a time of life, it is a state of mind.”的确,在我看来,青春不是一段年华,而是一种心境。它并不是粉红的面颊、红润的嘴唇和灵活的腿脚,而是坚强的意志,恢宏的梦想和炙热的情感;青春象征着生命源泉的清新隽永。

年华似水,岁月有痕,流逝的时光终会在我们身上留下各种印记,但,青春是可以不朽的,心境是可以选择的。青春与否,与岁月无关。愿你们在以后的人生路上,永远青春着!

亲爱的同学们:

今后,不管你们身在何处,请记住,南工是你们永远的精神家园,你们永远的心灵港湾!

祝福你们胜意人生路,明天更辉煌!

谢谢大家!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