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下午,全国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科技部原副部长陈小娅率领全国政协调研组,就“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来我校调研座谈。省政协副主席,省政府党组成员,省科学技术厅厅长、党组书记徐南平院士,省政协科技委副主任姜建中、省科技厅副厅长蒋跃建等省内相关部门领导陪同调研。校长黄维院士、副校长乔旭出席调研座谈,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教师代表参加了座谈。座谈会由副校长乔旭主持。
座谈会上,黄校长对全国政协调研组莅临指导表示热烈欢迎,对国家和江苏省各级领导的关心表示感谢,并作了题为《构建政产学研协同机制,服务企业技术创新》的报告,从“审时度势、追求卓越贡献”、“协同创新,提升核心能力”、“服务企业、助推产业发展”三个方面介绍了我校在构建政产学研协同机制,服务企业技术创新方面开展的探索与实践。
黄校长回顾了学校历经百载奋斗,自加压力,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跨越之路。他指出,一流大学应以“广受认可,贡献卓著,推动和引领人类进步”为目标,围绕建成“大师云集、英才辈出、科研成果和人文思想交相辉映,对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有卓著贡献”的高等学府而不懈努力。他强调,自2013年我校成功跻身首批 “2011计划”认定的14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后,全校上下凝心聚力、众志成城,抢抓战略机遇,围绕“政府主导、区域急需、创新引领、影响突出”的建设目标,坚持“协同为纲、创新为目,学科为基、科技为重,育人为本、文化为魂,人才为先、机制为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协同创新模式。学校通过携手社会资本与产业紧密融合、推进集成创新,实现产业链上下游联动,极大提升了科研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服务企业科技创新和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黄校长表示,今后学校将以协同创新为主线,以跨越发展为主题,以科技创新为指针,围绕“综合性、研究型、全球化”目标,着力实施“八项工程”,推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和本土人才培育,拓展海外人才缓冲基地,提高队伍质量,助力协同创新,推动文化建设,提升管理水平。
座谈会上,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胡义东介绍了产业技术研究院成立以来的建设情况和发展目标。他表示,产业技术研究院为充分利用政产学研相结合的优势,不断完善政府扶持、市场化运作、面向中小企业的新型产业研发创新体系,在引导企业发挥主体作用与政府优化服务良性互动方面取得了成功经验。
全国政协常委、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科技部原副部长,致公党中央副主席程津培院士肯定了江苏在创新型省份建设中的宝贵经验。他认为,从科技成果转化率来看,江苏已接近和达到创新型国家和地区水平。今后,江苏应率先落实中央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巩固“产学研协同”优势,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调研组陈小娅组长总结了此次调研考察工作,她高度评价了江苏在创新型省份建设中的示范效应,并希望江苏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陈主任充分肯定了我校各项事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对我校开展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积极服务企业开展科技创新给予了高度评价。她勉励学校要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集聚优势,创新发展,精心办学,坚持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推进协同创新事业的发展再立新功。
座谈会前,调研组一行还参观考察了位于我校虹桥校区的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和位于我校丁家桥校区的南京科技广场及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文:校办;图:钱澄)
校长黄维院士作了题为《构建政产学研协同机制,服务企业技术创新》的报告。
全国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科技部原副部长陈小娅肯定了我校各项事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对我校开展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积极服务企业开展科技创新给予了高度评价。
座谈会由副校长乔旭主持。
调研组一行还参观考察了位于我校虹桥校区的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和位于我校丁家桥校区的南京科技广场及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