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全纪录 >> 人才培养 >> 正文

[身边的典型] 交通院有位“罗老板” ——记校第七届“师德十佳”罗韧老师

时间:2014-09-09 来源: 作者: 摄影: 编辑: 上传:马蓉
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中查看。

他,在讲台上有着威严的气势;他,在生活中有着老爷爷般的和蔼可亲。事无巨细、事必躬亲,这样一种精神让学生亲切地称呼他为“罗老板”。罗韧老师研究生毕业后即在交通学院从事教学工作,28年来始终履行着“做一个负责任的、严谨的、精通业务的好教师”的诺言,不辜负人们对教师这一崇高事业的辜负。让我们一探“罗老板”的教学生活。

治学严谨,开创良好学风

曾与罗老师相处过一学期的大四同学对课程设计这一环节至今念念不忘。“本来以为两节课就可以完成的事,罗老师竟然为我们花了整整两天加一个晚上的时间来答辩。”课程设计是在一门课考试结束后的实践总结,每个人需要提交几十页的研究报告。八十多位同学的报告,罗韧老师每份都细细地翻看,对文字、格式都有着统一、细致的要求。其中,数据计算和验算一定要合格,如果出现不确定的数据,罗韧老师会让同学用计算器当场重新计算一次。早上八点答辩便已开始,一直持续到半夜十二点大家才结束休息。“老师就中午休息一下,晚饭也没吃。他年纪那么大了,还为我们忙到半夜十二点,大家都很感动,也很感激老师的负责。”更有同学感慨到:“我原本觉得一些细节不要紧,但看到罗老师一把年纪了还那么认真,我被感染到了,同时也感受到细节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会更加严谨做事。”罗韧老师多次被选为毕业设计优秀指导教师和学生课外时间指导教师,他负责、严谨的态度使这些称号当之无愧。

“在罗老板的课上需要遵守很多纪律,比如上课不能吃早餐,一旦被发现,就会被要求出门吃完再进来;迟到的人必须坐在第一排;课后作业必须完成,老板也会定期检查批改和讲解……”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小事在罗韧老师眼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罗韧老师认为,大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还有人格品质的塑造。课堂是个公共场所,要学会尊重同学、尊重老师。“大学生就要有个大学生样,如果在本科没有培养好,本科的教育就不够完善。”

亲力亲为,身教为纲

罗韧老师经常陪同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在一次实践活动中,罗韧老师领着学生们来到连云港参观桥梁。为了查看桥梁的施工状况,大家需要乘坐百米高的升降机来到施工现场。高高的升降机连着未竣工的大桥,第一次近距离看到这样的场景,学生们纷纷后退不敢上前,担心自己会掉下来。而罗韧老师并没有多说什么,径直爬上梯子,乘坐升降机到达桥梁施工处。有同学回忆起这一幕,感慨道:“罗韧老师年纪那么大了,还有腰伤,都愿意为我们爬梯子亲身示范,顿时觉得自己很羞愧。虽然老师没有多说什么,但他的勇气感染了大家。”终于,在罗韧老师的影响下,学生们克服了恐惧心理,分批乘坐升降机,到达了桥梁施工现场。

大四的袁孝蓓同学观察到:前往实践目的地的路途中学生间打打闹闹,互相开着玩笑,罗韧老师还会在背后偷笑,并与学生们开开玩笑。“罗老板在讲台上十分严肃,因此大家都不怎么敢亲近老师,没想到在平常生活中,老师就像个慈祥的老爷爷,和他相处很轻松、愉快。”
罗韧老师自己说道:“到了我这个年龄,学生就像我的孩子一样,希望他们经过四年的学习后有好的未来,我也尽量在这段时间里对学生负好责任。”

因人而施,巧助学生进步

关于实践项目,罗韧老师有着自己的一套看法,他认为在工科的学习中动手能力比理论更重要,有机会时,他充分利用每一次研究项目,带领学生参与实际操作。在参与省级实验教学时,他让本科生与研究生一起研究,让学生们通过动手实践相互促进。对于研究生罗韧老师要求完成科研任务,对于本科生来说便是辅助研究生工作,能完成多少任务就完成多少,关键在于具体感受研究工作。

在平常的教学中,罗韧老师同样要求学生的自主动手、思考能力。大四的姚昕恺同学说道:“罗老师把我们当成最优秀的学生来教育,因此对我们要求严格。”就拿课后问问题这一小事来说,如果有学生询问在课堂上已强调多次的知识点或是本应该掌握的问题,罗韧老师并不会予以解答,而是叫学生自己回去看书解决。这样做是否是一种不负责任呢?不,这反而是教育学生的匠心独运。“询问课堂上反复强调的知识,说明学生在课后没有复习,以问问题的形式代替复习。这样一来,只有我的重复讲解,缺少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这样是无法进步的。”在小事上的细微考虑,罗韧老师将责任与关爱传递给了每位同学。

他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身正为范,以严谨治学的态度感染每一位同学;他甘为人梯,乐助学生进步,用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尊重。他将全部精力投入教育事业。罗韧老师表示道:他仍将一如既往,努力践行。(刘泓靖 李晨悦 许沁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