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7日,备受瞩目的中国化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云南省昆明市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数百名会员代表欢聚一堂,共商学会发展大计,助力学会再创辉煌。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国化学会第29届理事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姚建年院士被选为中国化学会新一届理事会理事长,校长黄维院士光荣当选副理事长。
过去的百年间,科学技术取得了空前的发展,人类创造了文明史上前所未有的科技成就和物质财富。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100多年中,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作为追求科技进步的大国,积极致力于人类科技事业的腾飞,正通过艰苦奋斗,胼手胝足建立起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并陆续在前沿科技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化学作为我国的传统优势学科,在全体化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已经卓有成效地缩短了与西方化学强国的差距。
中国化学会于1932年8月在南京成立,是由中国化学家自愿组成的学术性、公益性法人社会团体。其宗旨是团结和组织全国化学工作者,促进中国化学科学和技术的普及、推广、繁荣和发展,提高社会成员的科学素养,促进人才的成长,发挥化学在促进国民经济建设持续发展和高、新技术创新中的作用,为使中国化学学科跻身国际先进行列而不懈努力。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沉淀,学会为我国化学科学事业造就了一大批享誉海内外的学术大师和优秀人才,为祖国的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此次,校长黄维院士当选中国化学会副理事长,是几代南工人辛勤耕耘的结果,表明了中国化学会对南工事业的高度肯定,对深化我校在相关领域的对外交流合作,提高交流质量和水平,扩大学校影响,均将发挥重大作用。
多年来,黄校长胸怀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带领科研团队克难攻坚、敢为人先,取得了一系列领军业界的重大原创性成果,彰显了南工气魄和中国智慧。他长期致力基础研究、引领技术创新、开展成果转化、服务产业升级,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深深爱国情,拳拳赤子心。本世纪初,黄校长放弃了国外优渥的环境和丰厚的收入,投身祖国科教事业,在资源短缺、人手有限的情况下,创造了诸多震撼业界的成就。作为杰出的教育家,他甘为人梯、提携后学,在国内外培养了包括5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名“973”首席科学家、4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和12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在内的100余位博士、硕士和博士后。作为顶尖的科学家,他锐意进取、勇攀高峰,在SCI索引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同行引用逾16000余次(h因子:67),以第一发明人身份获授权或已公开美国、新加坡和中国发明专利200余项;他还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科学技术部“973”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有机半导体的设计原理、高效制备与光电器件”第一完成人和2014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得者。作为卓越的大学管理者,他自加压力、改革创新,带领全体南工人确立了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全球化”大学的宏伟目标,建立健全“协同创新、人才引育、文化引领”三大体系,系统推进“八项工程”,为百年南工注入了全新的发展理念,拓展了全新的发展路径,铸就了全新的发展模式,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作为优秀的社会活动家,他建言献策、关注民生,兼任中国欧美同学会归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第六届常务理事、江苏省侨联第六届委员会副主席、江苏省青联第十届委员会副主席、南京留学人员联谊会会长、南京市海外联谊会名誉会长等职务。
此次当选中国化学会副理事长,是黄校长又一次积极利用自身魅力和影响,在各个场合为南工的发展鼓与呼的具体体现,也必将极大地提升南工的品牌形象,增加社会关注度,扩大业界知名度。(文:校办;校对:赵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