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全纪录 >> 人才培养 >> 正文

2015年新年献词

时间:2014-12-31 来源: 作者:党办、校办 摄影: 编辑: 上传:赵蕾
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中查看。

 顺应新常态   再创新辉煌

 

党委书记 王德明     校长 黄 维

 

我们即将迎来充满希望的2015年。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我们谨代表学校党政,并以我们个人的名义,向全体师生员工、离退休老同志致以新年的祝福和崇高的敬意,向关心和支持学校发展的各级领导、海内外校友及社会各界人士致以诚挚的谢意和新年的问候!

刚刚过去的2014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学校乘着深化改革的东风,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凝心聚力、锐意进取,自加压力、改革创新,按照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确立的任务,成功召开学校四届一次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以大学章程制定为契机推进依法治校,努力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全球化”高水平大学。

坚持回归本源,擢升培养质量。牢固树立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生命线的理念,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培养方案改革为抓手,推进育人理念创新、方式创新和服务创新。通过深入开展“学风建设年”活动,构建优良学风养成的长效机制,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实施创新驱动,收获丰硕成果。积极推进多方协同,努力打造创新体系,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并举,弘扬科学精神。以人类进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专注原始创新、引领技术变革、促进成果转化,科研能力全面提升,产出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新增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各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总数和经费总数均创历史新高。

谋划专业布局,争创一流学科。加强“助强、扶弱、推新”的顶层设计,重点打造以物理科学为代表的基础学科、以生命科学为代表的前沿学科、以信息科学为代表的应用学科、以管理科学为代表的人文学科。大力强化团队建设,改革学科运行机制,4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一期项目考核验收全部获得优秀等级;成功获批6个二期项目,项目数位居全省高校前列。

构建全球网络,推进协同创新。深入推进国家级江苏先进生物与化学制造协同创新中心的实体化运作,发挥平台优势,携手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等国外大学合作共建塑料电子、有机半导体研究中心,探索跨国协同的新机制、新方法。支撑国家级中心的四个方向各自成为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并遴选了首批校级协同创新中心,初步构建了“国家—省级—校级”协同创新体系。

引育高端人才,打造师资队伍。围绕发展目标广招英才,引进近百位急需人才,提供宽松的科研环境和包容的创新氛围,高端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突破。为青年教师茁壮成长搭建全球化载体,让年轻人的发展有事业平台、有情感归属。

传承历史文脉,践行文化引领。推进依法治校,浓郁“诚信、守法、和谐”的校园文化。坚持以人为本,开展师生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关注师生诉求,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增强师生的幸福感和成就感。系统总结学校改革发展的经验,凝练新时期大学精神品质和文化内涵,引领学校前进方向。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所有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离不开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鼎力相助。当前,学校的跨越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障碍,学校的部分管理和服务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亟待全体师生乘势而上,顽强拼搏,推进各项工作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新突破。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新的一年,新的起点,昭示着学校美好的未来。我们将顺应新常态,紧紧围绕学校的奋斗目标,深入实施“八项工程”,以落实大学章程构建适应新形势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坚信,新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目标聚焦,狠抓落实,把工作做得更细、更实、更优,推进学校更好地为国家和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不断开创学校事业发展的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