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海外人才缓冲基地(先进材料研究院)召开发展战略研讨会。校长黄维院士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特别强调要弘扬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长征精神。会议解读了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学系刘小钢教授、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系刘斌教授、南洋理工大学Bertil Andersson校长荣膺新加坡科技界最高奖 “总统科学与科技奖”的事迹,强调要从战略层面观天下,把握机遇,锐意创新。
会议指出,海外人才缓冲基地(先进材料研究院)是南工体制机制创新的核心阵地,旨在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核心,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构建。经过四年多的发展,研究院已获国家级项目70余项、省部级项目50余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00余篇,在团队建设、学科凝练、人才培养、基础设施、仪器设备等、品牌形象等方面均取得长足进步,拥有国家江苏先进生物与化学制造协同创新中心柔性电子研究部、国家级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教育部柔性电子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江苏省柔性电子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柔性电子工程实验室、国家柔性电子(国家“111计划”)创新引智基地等科研开发平台。当前,研究院正处于困难与瓶颈犹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全体教职工应当审时度势,以爱岗、敬业,团结、一致的精神共度难关,加强以柔性电子为核心的学科基础夯实和科研推进工作,做好以柔性电子为核心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团队建设。
会上,校长黄维院士向新进教职工介绍了IAM发展历程、组织架构、研究方向、师资力量、行政支撑、团队文化等情况,并以“蹄疾步稳、行稳致远”为总要求,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俗话说,“打铁先要自身硬”,要加强自身积累,增强自我驱动力,主动参与,主动作为,主动发声,冲破现有体制机制障碍,在科技资源增量中寻求发展空间。二是进一步树立品牌信心。南工(NanjingTech)、IAM是全体IAM师生共同的品牌标志,要提高觉悟和境界,以积极、正面、健康、阳光的心态,从容面对挑战,争取更大突破。三是进一步打造团队灵魂。“集团作战”铸就一流团队,要形成团队共同价值观和共同信念,提高奋斗意识、归属意识、责任意识、自豪意识、规矩意识、大局意识,共同建设好IAM大家庭。
会议还讨论了《IAM团队组建规则》等事项,对未来进一步的发展战略思路进行了初步探讨。[图文:海外人才缓冲基地(先进材料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