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思政网 >> 理论学习 >> 哲学专栏 >> 正文

走向繁荣·哲学社会科学60年

时间:2009-09-0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庞元正 摄影: 编辑: 上传: 阅读
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中查看。


 

  【作者名片】 庞元正: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社会发展问题的研究和教学。代表性著作有:《在自由王国的入口处》、《决定论的历史命运》、《邓小平理论精髓》、《当代中国科学发展观》、《辩证唯物主义研究:历史、理论与前沿问题》等。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唯物辩证法研究有了长足发展,取得丰硕成果。60年来,唯物辩证法研究大体经历了如下进程:首先是唯物辩证法中国化成果的介绍和普及,然后分两条路径展开。一条路径是开展基础研究,吸收现代科学成果丰富发展辩证法;一条路径是开展应用研究,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辩证法。两条路径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体现了唯物辩证法中国化与当代化的发展方向。

  唯物辩证法中国化成果的介绍和普及

  新中国成立后,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党和国家在思想理论战线的迫切要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毛泽东哲学思想,为中国共产党人奠定了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使毛泽东结合中国具体实践所阐发的唯物辩证法思想为广大干部群众所掌握,成为新中国唯物辩证法研究初期的主要任务。

  《矛盾论》的公开发表及其学习热潮。《矛盾论》是毛泽东运用唯物辩证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代表性著作,是唯物辩证法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迫切要求我们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952年《矛盾论》的公开发表,带动全国出现了学习唯物辩证法的热潮。这一时期,艾思奇、李达等哲学家和广大哲学工作者撰写了大量关于学习《矛盾论》的文章,系统介绍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和精神实质,推动了唯物辩证法中国化成果的普及。

  唯物辩证法中国化成果的系统阐发。在新中国成立后的10多年中,哲学工作者陆续撰写了一些系统阐发唯物辩证法的专著。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1961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艾思奇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一书。这是第一部对唯物辩证法中国化成果作出系统阐发的教科书。该书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对唯物辩证法的生动阐发,对于广大干部群众掌握唯物辩证法、促进唯物辩证法中国化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对立统一规律的中国化表述及其争论。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毛泽东和杨献珍分别用“一分为二”和“合二而一”的命题来表述对立统一规律,并由此引发了关于“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的争论。“一分为二”是宋朝哲学家朱熹提出的辩证思想,“合二而一”则是明代哲学家方以智提出的概念。毛泽东、杨献珍都力图对对立统一规律作出中国化的表述。唯物辩证法研究表明,用“一分为二”或“合二而一”表述对立统一规律,都有其合理和可取之处;但把二者结合起来,有利于更加全面地把握辩证思维的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