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思政网 >> 理论学习 >> 经济专栏 >> 正文

牛津大学John Knight教授: 中国“民工荒”与农业劳动力剩余

时间:2010-11-08 来源:人民网 作者:sizheng 摄影: 编辑: 上传: 阅读
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中查看。

一方面,中国部分地区出现了民工荒,农民工的工资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增加;但是另一方面,农村还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2010年北京论坛经济分论坛上,牛津大学著名经济学教授John Knight发表了题为“中国‘民工荒’与农业劳动剩余的悖论”的演讲, 全面深入地讨论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 解释这一令人费解的现象。

  茶歇期间,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

  记者:您的研究表明,在2007年中国仍然有8000万潜在的农村移民,您是否认为这些农村劳动力都会逐渐地转移到城市里呢?

  John Knight教授:我认为中国农村的确存在一大批潜在移民,有证据表明,大量的农民每年只工作一段时间,平均是150天。问题在于他们在目前的制度环境下是否真的会转移到城市中来。如果他们不愿意移民,那么其政策意义恐怕是提升城市工资从而促使他们的转移。8000万”这个数字是用一种方法估计出来的,采取其他的方法也可能得出不同的数字。

  记者:中国农村仍存在大量潜在移民,您认为将会是哪些因素推动的呢?

  John Knight教授:更高的工资是一种推动力,有证据表明,能够获得更高的收入对于农村地区的人们而言具有很大吸引力。诚然,农村移民在城市的生活状况不够理想。 那么这些来自移民乃至雇主的压力就会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促使政府做出一些相应的政策调整,使得农村移民能够更好地在迁入地生活。

  对政府而言,我认为也是有益的,比如在短期内促进就业。而且就国际经验来看,如果产生大量的农民回潮,宏观的经济效率会大大降低。

  记者:在您论文和演讲中,有一个内在的逻辑是认为市场机制的力量会推动政府去做一些改革,比如户籍制度。那么,在哪些方面和多大程度上您相信市场的力量会促进中国政府的改革呢?

  John Knight教授:首先,这种预测是非常难的。另一个重要的考虑是社会稳定的问题。如果取消户口制度,那么危险将是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这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

  我们也看到其他一些国家的例子,比如在城市周边出现了大量的贫民窟——人们只是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贫民窟而已。中国政府非常谨慎,避免了这种不受限制的移民潮的发生。 所以,考虑到中国的经济社会形势,我认为政府的改革将会是在逐步调整的过程中渐进展开的。

  记者:学界对于“中国是否过了刘易斯拐点”的讨论非常激烈,您在《中国“民工荒”与农业劳动力剩余的悖论》一文中也提到相关见解。具体而言,您认为中国是否过了刘易斯拐点呢?为什么?

  John Knight教授: 刘易斯拐点在中国不会那么急剧,而是一段比较长的过程。基于之前的研究,我认为在2020 之前,路易斯拐点(Louis Turning Point),或者说,路易斯转折时期(Louis Turning Stage)将结束。这个时间不会太远, 但仍然要持续一段时间。 因为可以看到,在农村还有大量的潜在移民,与此同时,城市的农民工资也在迅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