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执行力是干部作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经济社会发展要靠党员干部出色、高效的执行力来推动,如果没有出色的执行力,再完美的发展战略,也只是沙盘上的蓝图。从现实来看,一些党员干部在执行上存在三个不良倾向:一是“被动执行”。工作没有主动性,不推不动,小推小动,甚至是推而不动。二是“低效执行”,没有时间观念,不仅做不到“一日不为,三日不安”,而且领导水平低,眉毛胡子一把抓,事倍功半。三是“形式执行”,做表面文章,说起来豪言壮语,干起来毛毛细雨,看起来力度不小,实则是隔靴搔痒。这些虽然是个别现象,但其负面影响不可小觑,已严重影响了中央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因此,我们必须在提高执行力上下功夫。
提高党员干部的执行力,关键是要做到以下几点:
要有大局观。这是提高执行力的基础。系统科学告诉我们,系统作为整体,它的性质和功能不是各个要素的性质和功能的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性要求我们观察和处理问题必须着眼于有机整体。要发挥党委的整体功能,就必须更加充分地发挥人大、政府、政协及每个领导干部的能量,大家都对党委负责,也就是对全局工作负责。要心想全局、服从全局、推动全局。
要有责任感。这是提高执行力的根本。我们的干部队伍主流是好的,但确实有些干部在难事、硬事面前不敢承担、不能担当、不愿负责,习惯于遇事“找领导”,名义上请示汇报,其实是推脱责任,没有担责的勇气。实现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的目标,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敢担当、不敷衍,坚决将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要有事业心。这是提高执行力的重点。邓小平同志曾经讲过:“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如果我们缺乏事业心,没有主动性,把“撞钟”作为工作追求,注定不会成就大事业,势必贻误大发展。面对人民群众的强烈期盼,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强烈的事业心,把担负的任务作为回报人民的光荣职责,把分管的工作作为施展才华的最好舞台,不干则已,干则干好。只有不断自我加压,工作才能不断上层次、上水平。
要有破解力。这是提高执行力的关键。所谓破解力,是指破解难题的能力。当前,改革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面对的各种矛盾和困难前所未有,但越是有压力、有挑战,越需要党员干部具有不畏困苦、破解难题的能力。只有在重任面前不退缩,困难面前不低头,挫折面前不气馁,用持之以恒的毅力,锲而不舍的钻劲,去破解前进中的各种难题,才会确保各项任务的完成。
(作者系中共邯郸市复兴区委书记)